(三)丞相的反叛(第3/12页)

韩王安由新郑迁徙到郢陈,是由韩国旧都迁居到了楚国旧都,是被迁离了祖国旧地,但是移动的距离很近,可以说是就近迁居。昌平君由咸阳迁徙到郢陈,是由秦国首都迁居到了楚国旧都,因为他是楚国人,所以说是迁回了祖国旧地,但是昌平君徙于郢,移动的距离很远,而且有敢死之士跟随。这两次迁徙,一近一远,一是去国离乡,一是离京归国,归结处都在郢陈,实在是有些耐人寻味,不同寻常。我们应当如何来理解这两次不同寻常的迁徙呢?

请大家一起来联想,韩王安是韩国的国王,昌平君是秦国的丞相,迁徙这样两位大人物的事情,只有一个人能够决定。这个人是谁呢?当然是秦王嬴政。秦王嬴政为什么会做出这两项不同寻常的决定,这两项不同寻常的决定又为什么都会归结到楚国旧都郢陈这个地方?看来,“□山”地理问题的解决,又引发了新的疑问。这些新的疑问,仅仅依靠对于文献和出土史料的分别解读,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必须求助于新的解读方法,或者说,我们必须导入新的破案工具。

那么,这个新的破案工具是什么呢?我们又将如何使用新的破案工具来破案呢?

3. 混合洗牌

在导入这个新工具以前,我先请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个英语单词,game。Game,是英语的常用词,意义非常丰富,翻译成中文,有游戏、竞技、赛局等意义。古代史研究,古代疑案的破解,与玩game有很相通的地方。世上的种种game当中,扑克牌game极为有趣,可谓变化无穷。

今天,我就借用扑克牌game的玩法,将一件件史料写在一张张纸牌上,洗牌后用种种不同的方式重新组合。目的嘛,只有一个,希望由同样张数的纸牌,尽可能做出更多的组合来。换句话说,希望用同样史料的不同组合,解读出更多的史实来。这就是我今天想要导入的新工具:史料的game组合。这种方法行不行呢?不妨来试一试。

我在前面说到,由于新史料的出土,历史学家对韩王安和昌平君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了解,可以说是大大地推进了一步。韩王安是韩国的故王,韩国被秦国灭亡,他成了俘虏被迁徙到郢陈看管以后,他的动向牵动着韩国的故土故民,史料中有关韩王安的记载,必须放在秦国与韩国的关系中来解读。昌平君是秦王嬴政的丞相,他与秦王嬴政关系密切,史料中有关他的记载,首先必须放在秦国的国内政局中来解读。昌平君又是楚国的王子,史料中有关他的记载,还必须放在秦国和楚国的关系中来解读。基于这种历史背景,我在《史记·秦本纪》和睡虎地秦简《编年记》有关韩王安和昌平君的纪事中,抽取秦王政二十年和二十一年的事情,将已经探明的地名补入,单独制作成五张扑克牌,然后混合洗牌,重新编排如下:

牌1 二十年韩王安徙居(郢陈)□山。(秦简《编年记》)

牌2 二十一年新郑发生反秦叛乱。(《史记·秦始皇本纪》)

牌3 二十一年韩王安死(于郢陈□山)。(秦简《编年记》)

牌4 二十一年昌平君徙居韩王安死处(郢陈□山),有敢死之士跟随。(秦简《编年记》)

牌5 二十一年昌平君被迁徙到郢陈(□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料如此重新洗牌排列以后,最初看似没有关联的孤立的历史事件,大致可以看出某种隐约的联系来了。一些湮灭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事件,也可以由此复原出来。为了便于解读,请按照指示出牌。

请你打出牌1和牌2,组合起来看。秦王政二十年,已经做了三年俘虏的韩王安被秦政府迁徙到郢陈□山这个地方居住。第二年,新郑发生叛乱。这次叛乱,是由亡国后的韩国人民所发动的大规模反秦叛乱。这两件事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来看看。

秦灭六国,韩国是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当时,韩国国小力弱,早已成为秦国的属国。秦王政十七年,当强大的秦军压境时,韩国无力抵抗,秦军不费吹灰之力灭掉了韩国。灭韩以后,秦国对韩王和韩国贵族作了宽大处置,韩国贵族都没有受到诛杀迁徙,他们的生命都受到保护,财产都予以保留。这一点,从张良家的境况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张良出身韩国贵族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一共辅佐过五位韩王,长期出任丞相。韩亡以后,他一家继续居留于故乡,家中有家奴三百人和大量财产,都是祖上留传下来的,并没有被秦军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