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第22/23页)

姚友仲既要照顾下面,又要在上面指挥,无法兼顾,势已殆危。幸亏吴革趁东城门金军攻势稍懈的机会,赶到增援,他和姚友仲分别在城上、城下指挥。这时城头上可以杀伤敌人的矢石已剩下有限,在大雪中,火器又不能发挥作用。此时吴革充分利用老百姓的力量,让他们把打铁铺子的全套家伙都搬上城头,利用鼓风炉,把大块的铁烧得通红,甚至烧成铁汁、铁浆,一齐向城下泼下去。这一着才给撞门的金人以致命的打击。不但撞车本身,连掩护它们的洞子、鹅车都损折了不少。在封丘门城门口的女真战士的尸体堆成了一座小山。

直到黄昏,金军在四壁的进攻都没有得手,只好收兵而退。这一天的激战,胜负是明显的,尽管多处城门受到冲撞,多处城墙被凿出一个个小窟窿,却没有一个金军能攻入城内。他们损折了不少战士,单是北城一带,战死的金军就不下三千人,断头洞腹的尸体还躺在城根下,不及收去,同样在城头上也躺着几百具宋朝守军的尸体。双方死伤的比例是十比一,也是二十多天围城战中取得最大战果的一天。入夜以后,东京的老百姓掌着灯上城头来看这两天的战绩,大家感到欢欣鼓舞,一种乐观的说法,认为金军经过这样一次挫折,已经无以为继,看来他们只好像第一次围城之役一样自动撤兵回去了。

官家与大臣们也被同样的情绪鼓舞,抻长脖子,等待来日的捷音。

七千七百七十七名六甲兵已经组成了一个月,在神将郭京、刘无忌、傅临政率领下,屯在天清寺内,领取最高请受,过着真正的神仙的生活。好酒好肉,美姝倡优,尽他们受用,好不优哉游哉。

他们的头儿郭京本人却不清闲,每天都在打听行情。他知道东京人根本不信任他们,许多官员对他们也持怀疑态度,正规化部队的战士们对他们更是十分嫉视。只有大臣何、孙傅,殿帅王宗濋才是他们的有力靠山,官家又是他们这批人的后台。不过戏法总还得变一次,才能取信于人。在战争最激烈的前几天中,何、孙傅一再催促出师,郭京借口时机未到,一直拖到今天。但是时机终于到来了,既然城头上的“赤佬”们今天已取得空前大捷,他们乐得去凑个现成,坐致胜果。前面说过赤佬是市井游民对军人的蔑称,这支神兵除个别人出身军队外,大部分来自市井街坊,他们对士兵的情绪是对立的。

善于揣摩人心的郭京立刻把这一决定通知何,说是昊天玉皇上帝昨日降神天清寺,传命明晨六甲兵出征,定可大歼丑类,上上大吉。他乘机提出三项要求:一、郭京到时要在城头上作法,祭一座血海罩在金军营寨上,不可使凡夫俗子看见,城头守军一律撤退;二、每壁城上都要竖起三面绘有玉帝天王之像的绣像,使金人丧胆;三、要赶制槛车数十辆,缚置粘罕、斡离不等酋,一车一人,决不落空。

这些要求,都被接受了。

闰十一月二十五日清晨,郭京大启宣化门出战,兵锋未交,他就派人进城来报捷道:“前军大胜,已在敌营中竖起大旗。”一会儿又派人报捷道:“前军夺得贼马千匹,粘罕等落荒而走,已派神将去拿捕。”何、孙傅这天起个大早,坐在宣化城门下等待捷音。郭京每次报捷,他们都转报官家,现在一切都应验了,单等槛车缚酋这一着应验,大功就可以告成。

由于郭京关照过,他作的“血海法”不能让凡夫俗子看见,何、孙傅虽然贵为首相、次相,毕竟还是凡夫俗子,不许他们在城楼上观战。他们只有坐在城下“听”战的权利。

城外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惨呼声,想是六甲兵获胜,金人四处窜逃。不过奇怪的喊杀声不是越去越远而是越来越近了。他们终于听到千万人惊呼:“城破了,城破了!”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走到城头上,壮起胆睁眼一看,不好了,大事坏了,六甲兵就在离城门不远之处,被粘罕的铁骑冲散。六甲兵纷纷夺路而逃,逃不走的都成为刀下之鬼。金军猛烈攻城,城门已闭,金军就架起百十架云梯,直奔城头。城头上已无守兵,何、孙傅手下的一些从人早已一哄而散。何、孙傅等几个人,转身就逃,刚来得及奔下城楼,已听见攻上城的金军狂呼乱叫,此应彼和,霎时间南壁诸门都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