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第5/12页)

王孝迪做了一笔蚀本生意,没有拿到分文,先就蚀掉一个度支郎中的官缺,岂肯善罢甘休!他去向梁师成求教。梁师成为他指出一条活路,叫他去向曾为太上皇亲信,现在又受到渊圣重用的太监内押班张迪求教。

张迪是内监中的“时者”,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新的环境。他本来就十分欣赏王孝迪之为人,何况士别三日,当刮目以待。他目前已贵为中书侍郎,再加上梁师成的推荐,当然要为他献谋划策了。张迪想出一条釜底抽薪之计,让王孝迪去向渊圣进言,太上皇历年赏赐李师师的珍宝,统由张迪经手,积累的总数,不下内府之半,其中有几件饰物,都是人间稀有之宝。如今李师师被迫捐献了一部分,只不过太上皇赏赐的十分之一,余藏尚多,显有情弊。还有太上皇宠爱的歌伎赵元奴、教访使袁绹、武震等人,也都积有百万家私,理应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抄家,把抄得的金帛全部充公,拨交户部输送金人,以满足斡离不的要求,金兵就可不战而退,社稷再安,官家也可博得个爱恤士庶、摒绝近佞,甚至“干父之蛊”的美名,真乃千秋不朽之盛业。

王孝迪在进奏时,还特别强调此事不办则已,要办则一定要快,不能走漏消息,使他们的财物得以隐匿转移。

渊圣皇帝从来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的利益。每一个向他进言的人都说是为了官家之利,他相信每一个进言者的话,很容易错把别人的利益当作自己之利。给前线捐款,打退金人,社稷再安,固然是他的利益。抄了他们的家,把金帛去赂买金人退兵,大家保个太平,也同样是他的利益。熊掌和鱼都能给他好处,两者都要,却不知道这条鱼要咬他的手。

这一点性格上的特点,使他和他的朝廷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当下渊圣准了王孝迪之奏,在他下手诏褒奖李师师以及其他捐输者以后不到一个时辰,又下诏以户部侍郎王时雍兼领开封府,并加派他的娘舅主管殿前司公事的王宗濋协助办理“抄家之事”。王宗濋那天在金殿上出了丑,却不曾丢去差使。现在渊圣想起他,让他去协助王孝迪抄家,正符合他的私愿。

这三个姓王的凑在一起,各人都出了一点鬼主意,当下议定只今夜就要动手,除张迪提供抄家的名单以外,各人又想了几个,随意添上,使得抄家对象膨胀到四五十家之多,他们中间多数是三王的仇家,或者是三王的亲戚至好等各种关系人的仇家。活该,他们胆敢得罪新贵以及新贵的关系人,咎由自取。理应抄他们的家,而且三王还要自己动手带队去抄。

还有好几家是自投罗网的,他们昨天兴高采烈地跑到行营使司去捐献财帛,受到李纲以下行营使司人员的接见奖励。今天就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三王决定动手的当夜恰巧是元宵佳节的正日——正月十五。一到满月初升(往年此时正是万灯齐明之际),一支规模相当庞大的“抄家队伍”,后来又分成几路、十多路、几十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中出现了。

4

紫禁烟光一万重,五门金碧射晴空,

梨园羯鼓三千面,陆海鳌山十二峰。

香雾重,月华浓,露台仙仗彩云中,

朱栏画栋金泥幕,卷尽红莲十里风。

五日都无一日阴,往来车马闹如林,

葆真行到烛初上,丰乐游归夜已深。

人未散,月将沈,更期明夜到而今,

归来尚向灯前说,犹恨追游不称心。

这两首《鹧鸪天》词是无名氏的十首《上元词》中的两首,写尽了东京城元宵佳节、灯市如昼、车马喧闹、游人如织的热闹风光。

自从北宋定鼎开封以来,元宵节就成为宋朝的“国定节日”,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例假日、庆祝日。从正月十四开始,一连三天,东京人民陷入后人难以想象的狂欢之中。太宗年间,全国统一的形势已成,吴越国王钱俶在杭州割据自雄的一隅之地看来也难于保全了。他跑到东京来贺正,心里惴惴然,唯恐太宗把他扣留起来,不让回去。他一面叫人在杭州西湖宝石山上造了一座“保俶塔”,就是希望老天爷保佑他平安回家之意;一面又带来大量金银财宝,企图买通太宗及左右侍从,放他回去。无如宋太宗玩弄政治把戏,也是个斫轮老手,他一再暗示钱俶说:“率海之滨,莫非王土,朕要的是土地人口,不是财富。你如纳土称臣,财宝自归国家所有,何用你来献上?”钱俶忽然灵机一动,从没有办法中想出一个办法来,把这笔钱统统献上,说是要“买”十七、十八两天之宴,大酺。二日,为皇帝助兴添欢,与民同乐。这个名目想得巧妙别致,一时中了太宗之意,太宗果然欣然接受了,下诏延长节日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