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第2/12页)

所有的人都不禁怔了一怔。汪若海还当自己看错了,平常邢太医的字迹只有药店掌柜的才认得清楚。再仔细地看一遍,可不是简简单单、清清楚楚的五千贯?这个“五”字写的是普通的字体而不是医药行业中的专用字,没有一点怀疑的余地。大家都知道邢倞虽然号称名医,一年诊金收入不少,不过水涨船高,他的开支特别浩大。同乡、亲友的周济不必说,贫家病人施医施药,医不好的还要把棺木丧葬安家之费全部包下来。一年收支基本上不过保持个平衡,并无多少财产积下来。这五千贯的数字非同小可,少说一点也当得他家财之半了。汪若海觉得自己这个祸闯得大了,逡巡问道:“太医多呷了两盅,敢是有些醉了?要不,回家去和师母商量商量,再斟酌个数字,俺明天造府领款如何?”

“少阳,你看俺喝醉了?”邢倞哈哈大笑起来,“汪太学明天一早来领款,俺在舍间专候。俺家老婆子倒也不管俺这些账。”

“好,好!邢太医再来一杯!”何老爹举起酒杯,发觉不但他们三个的酒杯都空了,连那酒瓶也早已倒得涓滴全无,不禁大扫其兴,说道,“俺本来倒有个好主意,待与邢太医干了这一杯,说出来与二位商议商议是否可行。如今酒瓶酒杯全空,这一杯不干自空,兴致索然,不说也罢。”

这个脾气爽利的何老爹居然扭扭捏捏地卖起关子来,邢倞先就不答应他:“老弟台你想到的什么,何妨说出来大家评评是好主意还是馊主意。何必一定要干了杯再说?没有酒你不说话,没有酒难道你不做人?”

“何老爹想说的莫非也为募化之事?”熟悉何老爹脾气的陈东一猜就猜中他的心事。

邢倞仔细一想,也猜中了,顿时为他加上注脚道:“少阳猜得不错,俺也想到了,莫非到镇安坊去募化?”

“俺们三个都想到一块儿了!”何老爹拍手称好,“这些年来,宫廷颁赐,不可胜计,师师都不稀罕,拿下了都锁在阁子后间,害得李姥眼睛发红。俺们不如明天就去劝师师扫数输将前线,化无用为有用,也省得那姥姥贼心不死,虎视眈眈。”

“好主意,好主意!”陈东拍掌称赞,“何老爹有了这等好主意,如何卖起关子来,不肯说出?明日二位去镇安坊办妥了此事,定要罚他两斤白干。”

“罚,罚,罚!明日办妥了此事,罚俺五斤白干,也当一吸而尽。”

“好爽快的脾气,一罚就是五斤,不怕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浸在酒糟里糟透了。”然而,陈东有点担心起来,“只是刚才汪若海一顿挦扯,把俺们三人都剥得只剩下一条穷裤,明儿哪里还掏摸得出百文大钱去沽这五斤白干?”

“少阳休急,”邢倞急忙安慰陈东道,“俺即使把全部家底都铲光了,总还得留下一分,断断少不了俺三人的酒食,何忧之有?”

虽然无酒无食,加上严寒凛冽,陈东小小的斋舍里又不能生一只煤炉子,但是三个人的心里都热腾腾的,他们照样高谈阔论,快快活活地谈到半夜。忽然想到太学外面街道上早已戒严了,禁止行人往来。陈东去同舍生那里找两个空铺,让邢太医、何老爹二位安置。他们心之所安,这一宵睡得十分甜香,鼾声大作,直到天明。

看来这三个实行家还没有传染上在围城中,特别在太学中已蔓延得十分广泛的“国难忧郁症”。而围城和太学正是“国难忧郁症”最容易滋生蔓延的场所。

2

两位老人还没走上师师的阁子,就闻到一股浓烈的檀香气味。这种气味具有寺庙建筑那种富于宗教感的黄色色彩,并且往往与木鱼铜磐梵呗的声音联系起来,把人们带进一个清净世界,一个似乎与外界紧张的战争和频繁的谋和活动相隔绝的世外桃源。步入这个世界会产生一种恬静、安稳的感觉。邢倞、何老爹二位走到那里不由得自动把脚步放轻了。

邢倞本来是这里的常客,最近来得较少,围城以后还是第一次来此。何老爹却是发誓不上镇安坊之门的。小藂、惊鸿两个丫鬟多次随同师师去到他家,和师师一样对他怀着尊敬和虔诚的心情。今天忽然在这里发现了他,感到十分惊异。小藂悄悄地问道:“娘正坐在阁子里写经,可要侍儿进去通报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