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第12/15页)

不出一个月,那等于说年内金人即将入寇,这是赵杰想也没有想过的问题。赵杰一下子还接受不了这个石破天惊的预言,半信半疑地问道:“三弟说金人年内必来,可有证据?”

“怎么没有?”

马扩把自己最近去云中与粘罕见面之事告诉了他,再摆出所有的论据,那些综合起来的情报,都经反复核实,并有许多旁证,其中说服力最强的一条是他们最近截获的一份金军军书,那里明文规定东西两军约期于明春在东京城下会师。

这不需要马扩点明,赵杰自己也可以做出结论了,这大大地触动了他的思想。原来他的一切论点都是以金寇尚缓这个假定为前提的,前提如有变动,全部论点都不能成立了。

他陷入深思,他的表情一下子就严肃起来。

现在他承认马扩的预言是正确的,如果金难将作,与宋朝谈判也是刻不容缓的了,这一条又是马扩正确。不过,预言终究是预言,金人的预定计划到了具体执行时也可以有变化,那预言总是要等待事实的最后证明。

他又沉吟一会儿,忽然要求马扩提前结束对山寨的巡视,未到晌午时分,他们就一起回到前厅。

他们匆匆忙忙地吃罢午餐,就开始谈论起来。

马扩与赵杰的谈话,显然加速了山寨中时间的节奏,现在赵杰是真正着急起来了。

5

赵杰制造的一种匆遽的气氛,破坏了准备得相当充分的接风宴会,甚至连酒也没有喝畅快,饭后迅速举行了会议。

古代的所谓会议,特别在山寨的场合中,并没有取得后代的那种正规化的形式。会议,不过是大家围坐拢来,或者就留在原来的座位上,你一句我一句地随便谈谈而已,当然也会有一两个中心人物,一般是主人或者地位最尊、发言权最大的充当中心人物。今天因为马扩是新来的贵宾,他带来不少重要的消息,这一席就让他取代了。

在义军诸头项之间,马扩只与少数人见过面。但他早在传闻中,特别是在昨天刘七爹的介绍中熟悉了他们,可说神交已久。在见面前,他已经在自己的心目中想象、模拟他们的形态、神情,见面后,他一一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吻合他们的实际,结果是两相符合的不多,不相符合的不少,有的还是大相径庭的。譬如他曾在匆忙中与石子明见过一面,当时五六个人在一起,大哥二哥地混叫,他到底也没有弄清楚哪一位是石子明大哥。昨夜听了刘七爹的介绍,他心想这位心粗气厚、一拳头可以捣碎一张槲木桌板的石子明一定就是那个身长八尺、威风凛凛的大汉了。现在张大哥再次给他介绍时,却是个身长不逾六尺、身体也不算太胖的结实汉子。有一刹那,他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咧!后来悄悄地拉着张大哥问起来,才知道上回相见的那个八尺大汉是石子明麾下的一个头目,外号“飞行豹子”的崔忠兄弟,他被派往北部去打听消息了,没参加今天的盛会。这里的一位确实是货真价实的石大哥,绝无冒牌影戤之虞。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回三弟看失了眼,该罚该罚!”张关羽开起玩笑来,这张嘴也不饶人,他大声地把这句话嚷出来,还拖住马扩,要他再认认清楚。这引起了大家一阵哄笑,有些义军头项跑过来再一次把自己介绍给马大哥、马宣赞、马廉访,什么称呼都有。有一位左颊印着一溜红痣的好汉指着这特殊标志让马扩看,说道:“俺朱砂李这一溜朱砂红痣,在北道中只此一家,并无分店,马宣赞认清了,再也不得认错。”

张大哥的这个玩笑开得及时,它抵消了赵杰为大家制造的匆遽感。就在一阵哄笑声中,马扩非常自然地融入团体中。

事实上,义军诸头项对马扩并不陌生。他们都知道马宣赞其人,知道他的经历,特别知道他单骑陷阵,力战辽将的那段惊险史。惺惺惜惺惺,英雄惜好汉,单凭这一段,他们就对马扩产生无限敬意。他们也知道这两三年来马宣赞为义军所做的种种努力。对于他努力的结果,或则获得成果,或则没有达到目的,固然在各人心目中引起不同的评价,但对他的动机却没有人怀疑,大家一致承认他是义军的忠实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