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官僚政治的复兴与察举制的关系(第10/10页)
综上所述,由于鲜卑尚武风习的传统影响,由于保证军功官僚集团自身利益的要求,由于对山东及江南士族的疑忌排斥,由于官僚政治的复兴带来的重新确认文官选拔标准的要求,由于察举策试已集中于文辞经术而无关于政务吏能的发展状态,那么在周隋之时,王朝对选拔吏才的特科尚较重视,对采用策试的岁贡诸科则颇有保留,就是很自然的了。
我曾提出,可以把察举制地位的升降,看成是皇权兴衰的一个近似标尺,把考试取士的原则,看成是官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是就总的历史趋势而言的,是在曲折的历史进程之中体现出来的。而在每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却未必总是线性的对应关系。同时还须指出,虽然在此我们以一定篇幅专门讨论了周隋官僚政治的复兴对察举制发展的负面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将这种负面影响看成主流。周隋王朝在承袭、发展察举学校制度上仍然有其积极的努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正是由于北方少数族的军事部族制度与组织的力量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而来的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才使中古士族制度趋于衰微,使官僚政治恢复了活力。周隋王朝在皇权——官僚政治的复兴与发展之上,有承前启后的卓越成就;这在事实上,仍然是为察举制向科举制的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释】
(1)参见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368页,“尔朱世隆传中所见官制”条已论及这一问题。北朝散官也经常形成问题,但王朝政府也在不断努力解决其弊端,例如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以策试沙汰东西二省冗官,详见下节。
(2)《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11~1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63。
(3)学友陈苏镇告示,北齐东西省与南齐相近。《南齐书·百官志》:“自二卫、四军、五校以下谓之西省,而散骑为东省。”《隋志》所记北齐集书省即东省,武贲中郎将至员外司马督,即西省。这里采用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