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媚娘巩固后位,毒死贺兰敏月(第7/10页)
听李治说出这种话,媚娘实在痛心——好啊!我在外面替你这个皇帝处理国事,你却抱着美人优哉游哉,竟然还满口委屈。我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整天忙忙碌碌没捞到半点儿好处,在外面招人怨,你们也在背后议论我,还要时不时地背黑锅,我一介女流受这份罪究竟图什么?我绝不让你们如愿!
媚娘越想越觉得委屈,险些落下眼泪,又觉小腹一阵胀痛,双腿间突然有股暖流汩汩涌下。此刻她气满胸膛,也顾不得羞了,骤然掀起门帘,里面紧紧依偎着的那对男女也是一惊,扭过头愕然望着她。
咒骂之言已在喉间,可就在那一刹那,媚娘又恢复了理智——经历了那么多风波,难道还不该变得聪明些?她强压怒火,又扮出朝堂上的端庄姿态:“难怪寻不到陛下,果真在此啊……”她竭力控制住自己的声音,不能让人觉察出有丝毫的颤抖。
“嗯。”李治松开搂着贺兰的手,“有什么事吗?”
媚娘不动声色缓缓上前,将《忠孝论》放在李治面前的几案上:“李素节这件事还望陛下尽早处置,莫要等到驾幸东都节外生枝。”
李治看也不看,信手摸了摸那篇文章,反问道:“你觉得该如何处置呢?”
媚娘与他四目相对粲然一笑,却什么都没说,转身便走——还用我教吗?凭你那么多的心眼难道想不出如何解决?又想把责任往我身上推?对不起,我不接你的招!
贺兰“变脸功夫”也不赖,忙拉住媚娘臂弯,笑呵呵道:“娘娘难得到我这里来,多坐会儿吧,咱陪万岁一起聊聊。方才万岁还夸您处置朝政样样得当呢!”
媚娘笑道:“我可不似你这般闲在,还有许多奏疏要看,有你陪着万岁我就放心了。记得提醒他病体方愈注意休息,过几日还要赶路呢。”再不容他们说什么,头也不回地去了。
直至走出殿门,媚娘的心才再度被愤怒和委屈占据。一阵清风吹来,她感觉双腿凉飕飕的,低头瞧了瞧衣裙,虽然没渗出半点血迹,她还是把大氅围得严严实实,唯恐露出一丝丑态。
“回寝殿吧。”
“恭送皇后娘娘。”众侍从低头施礼。唯独贺兰敏之隐约感到一丝不祥,他撩起眼皮偷偷望着媚娘——姨母的眼神好可怕,仿佛要杀人一样!
三、祭礼之议
麟德二年春,李治君臣自长安出发,前往东都洛阳。临近起驾之际传来喜讯——在苏定方、崔智辩软硬兼施的压力下,疏勒、于阗两国息兵罢战,各自上表请求参与封禅,以表臣服大唐之意;吐蕃介入西域的计划失败,只得撤军。而在此之前高丽王子高福男也顺利抵达长安,向朝廷献上贡赋,言辞卑微、举止谦逊,全然不似有何图谋,而且自他踏进大唐国境,东北边疆断断续续的冲突也停止了,高丽军谨守城池,不再有任何行动。
不过这次封禅注定有不完美之处,随驾诸皇子除太子李弘、沛王李贤、周王李显、殷王李旭轮外,只有杞王李上金参与,郇王李素节则完全丧失了资格——李治又颁布圣旨,称李素节在申州为政不当、收受贿赂,贬为鄱阳郡王,迁往袁州(今江西宜春)安置。不但降低王爵,还打发到遥远的江南,李治和媚娘的狠辣可见一斑,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放弃这个孩子。张柬之官微言轻束手无策,满腹慷慨全成泡影,只好垂头丧气回了申州。
无论如何各种隐患算是暂时消弭,东都乾元殿也落成了,李治君臣安然启程,一路饱览大好春光,享受着各州县的贡奉,行进了四十多日总算到达洛阳。
相较长安,洛阳似乎更显繁华,再次来到这里二圣都很愉悦,尤其媚娘更觉亲切——洛阳城是她外公杨达时任隋朝宰相时主持修建的,她父亲武士彟曾为这项工程贡献木材,她堂舅杨恭仁曾任洛州都督;贞观十一年她也是在这里第一次蒙受天子宠幸,更何况八年前李治和她就是借东巡之机瓦解了长孙无忌、韩瑗等人的权力,从而使她稳固中宫之位,逐渐走上政坛的前台。洛阳堪称媚娘的福地!
圣驾行进在驿道上,卤簿齐整、警跸森严,距离东都尚有十余里,禁军将校便来禀报,洛阳官员以及提前到达的王公贵戚已在驿亭列队恭迎。李治闻报不敢怠慢,立刻弃辇换马,回过头来却见媚娘也匆匆忙忙下车,在内仆令搀扶下攀上马背——自古以来从来没有皇后骑马接见大臣的规矩,但她既已跨出后宫与皇帝合称二圣,便处处与李治争锋,谁也不敢指摘她的行为有违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