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6章 张冠李戴的错误(第2/3页)

“我给你念念卡恰洛夫中将的履历吧。”贝利亚也没给我废话,直接拿起一份文件念了起来:“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卡恰洛夫,苏联陆军中将,生于戈罗季谢镇,1911-1912和1914-1918年在俄军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准尉学校毕业,1918年参加红军。国内战争时期历任骑兵旅参谋长,混成骑兵军参谋长,骑兵第一军参谋长,骑兵第2师师长和骑兵第二集团军野战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参加过对邓尼金和弗兰格尔军队的作战,并在东布哈拉参加过对巴斯马奇匪帮的斗争,1923年毕业于高级速成班,1927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28和1935年先后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系。

1925-1937年先后任骑兵旅长,骑兵师长和骑兵军长,1938-1940年先后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和阿尔罕格尔军区司令,1940年授予中将军衔。卫国战争爆发后,他担任了在阿尔罕格尔军区组建的第28集团军的司令员,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时向德军投降。”

念完这段资料后,贝利亚提高嗓门说道:“奥夏宁娜同志,你听到了吗?假如卡恰洛夫中将真的像你所说的,是在指挥战斗时牺牲的,那么他牺牲的地点,就应该是在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附近;而不是你如今所在的乌克兰的乌曼地区。”

我所掌握的资料,都是看后世的历史书和各种帖子,其中提到卡恰洛夫时,只是含糊地说他在指挥部队作战时,遭到德军的炮击而牺牲,至于牺牲地点在什么地方,就没有详细介绍了。听完贝利亚所说的话,我顿时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心说自己真是糊涂,看到在第270号命令中,斯大林提到了卡恰洛夫、波涅杰林三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三人被俘或牺牲的地点,都是在乌曼附近,谁知道却是张冠李戴了。

仓促之间,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贝利亚的这个疑问。就在我紧张思考的时候,只听贝利亚又说:“奥夏宁娜同志,我知道你是打算为波涅杰林少将脱罪,但是也不能采取这种欺骗的手段啊?幸好这次是我亲自调出了卡恰洛夫的资料来复核,如果换了别人,你这种破绽百出的说法,就有可能让你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对不起,贝利亚同志,我错了。”如果换了别人,也许我还会坚持自己原有的说法,但当着贝利亚这个秘密警察的头子,我却有一种无所遁形的感觉。好在我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他有围护我的意思,因此决定冒冒险,对他进行坦白:“我的确骗了您,根本没有什么战士告诉我,说卡恰洛夫将军在自己的指挥部里,遭到德军的炮击而牺牲。”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贝利亚见我坦白了,语气也变得柔和了许多:“既然这件事情与你无关,你为什么要拿着自己的前途去冒险呢?”

一时之间,我也无法想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只能委婉地说:“贝利亚同志,我这么做,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波涅杰林将军的确是一个人才,假如让他继续留在战俘营里自生自灭的话,简直是一种浪费;第二、虽然我不认识卡恰洛夫这位将军,但根据他的履历来看,他是一位对祖国和人民无比忠诚的指挥员,他绝对不会因为惊慌失措而向德国人屈膝投降的。我觉得这其中可能有什么误会,毕竟在当时的那种混乱局面中,有些传言不见得准确。”

贝利亚听我的这番话后沉默不语,听到听筒里没有一点声音,我的心里不禁提到了嗓子眼,心说他不糊立即向斯大林报告,然后就派人来抓我吧?毕竟我这次的做法有点过火,居然想瞒天过海,哄骗秘密警察的头子去帮我说服斯大林。

“奥夏宁娜,这次的事情,我就不追究了。”过了许久,贝利亚终于开口说话。他试探地问:“你真的打算要保住这个波涅杰林吗?”

“没错,贝利亚同志。”既然事情已经到这个份上了,我肯定不会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便如实地回答说:“我觉得波涅杰林将军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军事人才,假如能得到他的帮助,相信我以后指挥的部队,可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战果。”

“既然你这么坚持。”贝利亚见我如此固执,也没有再劝说我,而是有些迟疑地说道:“那我就去和斯大林同志谈谈,但他是否会同意,我就不敢给你打包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