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7/8页)
历史上商州境内的十八盘,是座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山体,因系土石结构,植被得不到很好保护,每逢暴风雨,便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可谓防不胜防,因此,成为一条“盲肠”路段。由于水毁频繁,官府往往不愿拿上银子填无底洞,每遇滑坡泥石流,积极抢修的人越来越少,商贾们扛不住了,只得硬着头皮捐献银子进行抢修。由于每次只治标不治本,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商州官道上的一处痼疾,商州府衙前后换了几任官员,一直到大清朝寿终正寝,十八盘仍是一座让路人见愁的“盲肠”路段!
“这么大工程量,仅靠龙驹寨力量,很难完成。”商龙说,“到目前,龙驹寨还没接到商州府知府如何抢修十八盘踏道的决定。”
陈文洛转身往山下走着说:“踏道晚修通一天,龙驹寨商家就多损失一天。货物运不出去,到头吃亏的还是商家自己。”
“货物不能按时交到买主手里,失信赔银子,损失可想而知了!”商龙说,“我为货运睡不稳吃不香啊!”
回到龙驹寨,陈文洛对商龙说:“你找一个熟悉丹江河道的人做向导,设法顺丹江河床绕过十八盘山,把信送到安吴堡,告诉少奶奶踏道被毁的情况,做好思想准备,以免到时布匹脱销引起纠纷就难办了!”
龙驹寨虽是水旱码头、货物集散中心,但毕竟深藏于大山中,信息传递手段原始,全靠人传马送。商龙接受陈文洛建议,出了十两银子,才找到一个在丹江上打鱼为生的渔夫,驾渔舟逆丹江而上,用两天一夜时间,才把陈文洛派回安吴堡送信的武师丁迅送到十八盘西南麓上岸,雇了一匹马驰往安吴堡。
周莹接到陈文洛、商龙联名告急信函,连夜赶到三原县城召见西街布行掌柜朱玉如问道:“库里布匹还有多少存量?”
“色布尚有一千余匹,还在加工印染的有六百匹,丝绸类还有三百六十匹。”朱玉如说,“如果龙驹寨近几天还把货运不到,给甘肃、宁夏两地发货就得延后了。”
“商州秦岭十八盘踏道又被洪水和泥石流冲毁,路断了,十天半月内路怕修不好呀!”
朱玉如急道:“咱西街布行可从没失信于买主过,如不能按时发货,甘肃、宁夏两地按时收不到布匹,损失我们赔偿不说,咱们诚信受到怀疑,问题就严重了。”
“甘肃、宁夏两地总供货量是多少?”
“染色布二千四百匹,印花布七百匹,丝绸五百匹。载运行掌柜已来和我联系过,他们最迟十天头上来出货发运。”
“你立即把盛天元布庄在库布匹吃过来,按时给甘肃、宁夏发货。龙驹寨踏道抢修的事我设法和商州府知府联系,请他们能速速把踏道修通。”
朱玉如不敢怠慢,第二天一大早便进了盛天元布庄。按批发价一次吃进染色布八百匹、丝绸二百五十匹、印花布五百匹。盛天元掌柜有些不解地问:“玉如兄,西街布行咋从我这里进起货了?”
“不瞒老兄,西衙布行加工的布出现一些问题,要重新回锅,一时赶不上交货,我只得买你的布先交了货再讲。不然有失诚信呀?”
盛天元掌柜笑道:“原来如此。”
时过二十天后,盛天元布庄掌柜一查供货合约,急了,一看库账,说了一声:“糟糕,供川北三千匹色布从哪里补呀!”
他并没接到盛天元龙驹寨货栈由于十八盘踏道被泥石流阻塞,无法送货的信息,把库存售空时,还不见龙驹寨运货过来,等派人前往龙驹寨催货,走到十八盘山麓,才知踏道不通,结果信誉受到影响,把挣的西街布行的银子全赔给客户还不够,只得从银库拿出八百多两银子。
周莹命西街布行掌柜朱玉如从盛天元布庄买进布匹,按时发货第三天,便带领王坚、段仁智等十八名随员,驰马进了商州,直接找到商州府知府,说明来意,请知府全力抢修十八盘水毁踏道,恢复商运通道。
商州府衙位于城内莲花池东岸,建筑十分简陋,房屋久未修缮,房顶已长满茅草,十分寒酸。周莹看在眼里,忍不住叹了一声对王坚等人说:“秦岭十八盘踏道抢修不及时,怪不得知府呀,光看看这衙门,就知道这知府是咋样过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