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2/8页)

周莹连声说:“你老的想法好得很,我完全支持你的意见。所需银两我立即给你安排,啥时动身去陕南,你老决定。”

邓监堂在安吴堡吃过午饭,乘马回到泾阳县自己窝里,经过十几天休整,安排了茶坊生产,试制出四两、八两、一斤、二斤四种分量规格包装的泾砖后,带上三名年轻相与,取道宝鸡翻越秦岭,进了汉中。

邓监堂研制的泾砖茶系红茶,对原茶要求与绿茶相比,在茶叶摘取时间上不甚苛求,大凡在雨前摘取的茶叶,经过铺晒,即可软和成一堆,用手揉搓,去其苦水,搓后再晒,至手捻不黏,再加布袋盛贮压紧,需三时之久,待其发烧变色,茶师们谓之上汗,汗后仍晒,以干为度,即成原茶。把原茶制成砖茶,则是进行再加工,其配料比重十分严格,多则茶质骤变,少则不足成型,破坏了原茶质地。制茶是个细心活,需十足的耐性,急躁近利绝对制不出好茶来。大江南北的茶叶种类虽然繁多,说到底只有红、绿两类之分,只是根据茶叶采摘时间不同,做青茶的原茶多在三月采摘,为头茶;四月底五月初采摘的则为二茶,六月初采摘的为荷花,七月则为秋露,这时采摘的原茶,是做红茶的基本原茶,产量较大,选中产地后,和茶农协商,价格相对便宜,一般都会有较大利润可图。邓监堂未研制砖茶前是茶叶经销商,在选择茶叶产地进货时,走的是老辈人走的茶道,江南成为他的首选地就成为一种自然。受聘于周莹后,成为泾阳茶业行中第一把手,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周莹的财产,实现自己存在心中数十年的梦想,研制出属于自己独具风格的茶品来。

邓监堂的性格决定了他凡事不领先的作风,在克服茶业行情大萧条的袭击,帮助周莹的茶叶营销走出困境后,营销形势好转,利润年增时,他把自己决定研制茶砖的想法讲给了周莹听。周莹对制茶工艺一窍不通,但对邓监堂的想法颇感兴趣,心想,试制新茶品无非是花些银子的事,就是砸了锅,也伤不了元气,只要他想干,就让他硏制好了。成功,自然能为安吴堡招财进宝;失败,最坏不过把不能喝的茶叶当柴火烧。于是拍板说:“老叔要研制只管下手干,所需银子从柜上拿,不足时,我让莫人杰给你拨。”

周莹当机立断,增加了邓监堂研制砖茶的信心,经过先后两年多时间的反复实验,在一无经验,二少资料的情况下,硬是凭着一股狠劲,把泾砖研制成功。泾砖茶的问世,开创了陕西茶商研制新茶品的先河,给中国茶叶种类增加了一道全新的风景线,弥补了中国茶叶只能散制的缺陷,很好地解决了茶叶运转过程中的难题。

红茶性热,能起到消化寒性食品,暖胃驱寒,强身健体的作用,这对长年以动物乳制品、牛羊肉为食品的草原牧民和生活在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红茶在长期运转过程中因包装不当造成的损失,令茶商们非常头痛,一心想找到一个比较安全并能减少损耗的办法。邓监堂一次在喝晚茶过程中,吃烤馍片饮红茶时,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把末子红茶如果压制成干馍片一样的东西,不就解决了远途运转过程中包装破损造成的损失了吗?这个想法在他脑子里一直存在,所以每到江南进货,便到茶坊去观察红茶的炮制工艺,想从中捕捉到一个可供参考的将茶成型的办法来。可是多年过去了,他见到的制茶办法仍是一晒二揉三炒,汗后仍晒,以干为度,或存缸窖久藏保茶香的老办法。加之他把精力集中在营销上,一直到他经营茶叶失败归隐,也没能研制出他心中的茶饼来。

周莹给他提供了重新研制茶饼的机会,经过两年多围着茶坊炒锅转下来,红茶压制成了茶饼,经过各茶庄的试销,走进市场前,在和周莹研究给茶饼取一个什么名字时,周莹笑道:“这茶饼像块砖头,不用布袋装在口袋里,也散不了。它诞生在咱泾阳县,是邓老爷子研制出来的新茶种,我看为了纪念这一茶种的问世,就把它取名为泾砖茶吧。”

邓监堂一听拍手说:“泾砖茶,泾砖茶名字不错,有纪念意义,我赞成,就叫泾砖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