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4/10页)
西安府知府上任后为结交地方绅士商贾,借为母亲做寿之名,邀四邻八县十乡头面人物做客西安府衙,周海潮只身前往西安祝寿时,结识了知府和他的家人。
二小姐在天福楼遇到周海潮,白吃白喝了一顿说:“周叔,我想到孟店村一游,看看关中乡下和蒙古有啥不同处,可行?”
“咋不行。”周海潮说,“孟店村好玩着哩,你到地方就知道了。”
周胡氏见了二小姐,一看那双大脚,忍不住问道:“你爸妈咋没让你缠脚?”
“缠脚?”二小姐忍不住哈哈大笑,“小脚女人能像我一样骑马射箭,行走如飞吗?周姨,将来周莹小妹妹长大了,你千万别让她缠脚。不缠脚的女孩学文习武比缠脚女孩要强一百倍,我如果缠了脚,今儿个能骑马过渭河到孟店村来逛?”
周胡氏点头说:“也是,周莹长大若不同意缠脚,姨我就让她像你一样。大脚有大脚的好处,我这一双小脚,走三里路就得累趴下。所有旗人女子都不缠脚,活得多潇洒、多自在,哪像咱们汉人女子,一个个自找罪受,三寸金莲有哪一点好处?”
“姨,从历史上看,汉人老祖宗是没缠过脚的,唐贵妃杨玉环多亏有一双大脚,不然她那么胖咋能站稳跳舞呀?”
时间虽然过去了多年,周莹记起往事来,仍像当初一样记忆犹新,泪忍不住再一次夺眶而出……
周胡氏拿出西安府知府二小姐没缠脚也嫁了好男人的事,来反对再为周莹缠脚,周海潮一时找不到反驳词儿,加上心疼女儿,也就没再坚持。如此一来,周莹才逃过一劫。一晃多年过去了,一天晚上,天福楼突然起火,当时风大夜黑,救火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敢往上扑的除县衙里的官兵和从天福楼逃出命的伙计外,出上力的并不多。待火扑灭,天福楼只剩下了四堵墙。周海潮被人从火中救出,浑身烧伤,在炕上躺了三个多月才能下炕。不料祸不单行,在返回孟店村途中,遇暴风雨,所乘轿车被掀翻,淋了雨,回家便发高烧,医治无效,十几天后咽了气!
周海潮病故第二天,他的生前好友、东乡堡首富、姚氏长子长孙、长安东乡堡总商号东家大掌柜姚平义,接到周海潮老婆周胡氏及其女周莹的讣告文书,沉默良久,方对妻子孟小娇说:“明天我到三原孟店去吊唁海潮,他膝下无子,撂下这一老一小,香火都断了。”
孟小娇惊道:“二十多天前海潮还来长安看病,咋就突然走了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
“海潮的女儿周莹今年十四五岁了吧?过几年,可以招个上门女婿,把周氏门户给顶起来嘛。”
“没那么容易,周胡氏心高气傲着呢,平庸无能之辈,她连白眼也不给,有才有貌有财子弟,谁吃撑了愿改姓换名做他人窗下傧相?高不攀低不就的事,心想事成难得很哩!”
“咱给沃野说说,他三个光瓢,老大十八九岁了,让上周家当顶门杠保准成。”
“党沃野就是同意了,也难通过他老婆那一关。沃野老婆麻迷着哩,你千万别出馊主意找挨骂。”
“那就眼睁睁看着海潮从此断了后啊?”
“车到山前自有路,看你急得火烧屁股了!”
第二天,姚平义骑马来到孟店村,太阳已偏西,从吊唁棚退出来,见到渭北商贾旋璟、刘万才、李如意、萧雨轩、蓝青云等友好同人,唏嘘不已中李如意说:“党沃野和李平岭哥儿俩眼下在茶马古道上奔波,不知啥时才能收到海潮西归的讣告文书?”
萧雨轩说:“接到也只能默哀洒泪了!”
“人活着为活下去,围住银子企盼掘井及泉,累死拼活,到头有的连泉水是啥味道也没尝到便倒下去了,每当看到这种情况,我有点寒心!”李如意说,“今天我们来吊唁海潮,明天不知谁又来吊唁我们呢?!”
姚平义拍拍李如意的肩头说:“别太悲观了,你才多大?放心,等你送走了我们这一群老哥儿,你再想谁送你不迟。”
这时,两辆轿车一前一后,停在周家的院门口,姚家老二姚平岭入赘货郎李家改姚姓为李,李平岭的发妻李红霞和丁钦伟的妻子钱惠珠各带一丫鬟下车来。周胡氏闻声赶出来,上前接迎二人,一见她们便泪眼汪汪。望着周胡氏哭得红肿的眼睛,李红霞抱住周胡氏说:“嫂子一定节哀顺变,千万别伤了身子。平岭和钦伟哥儿俩远在千里外,不能赶回来为海潮哥送行,我和惠珠代表他们来为海潮哥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