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家族事务”(第4/9页)

由于历史上从没有人连任过三届美国总统,子文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在罗斯福卸任前申请到尽可能多的物质支援。总统手下的一班亲信此时正在为罗斯福连任的事忙得不可开交,帮不了中国太多。子文感觉到这次在美国停留的时间可能要比预期的时间要长,便从肖勒姆酒店搬到了位于马里兰州切维切斯市一处上流社区,在康涅狄格大街找了一栋小房子住了下来。他和劳拉定期宴请罗斯福政府中的内阁和“厨房内阁”的官员们,其中包括联邦政府贷款署署长、后来成为商务部部长的杰西·琼斯,财政部部长小亨利·摩根索以及进出口银行的沃伦·李·皮尔逊。为了显示自己的友好,子文克服了自己喜欢吃牛排的习惯,为这些重要客人们准备了中国饭菜,他们对此似乎也是满怀期待。这完全是中国式的排场。子文吃饭速度很快,饭后还给客人们上雪茄,拆开新的桥牌或扑克牌跟他们一起玩。他桥牌打得不错,打扑克也经常赢。

8月15日,宋博士(他喜欢人们这样称呼他)拜见了财政部部长小摩根索,这是他与美国政府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会见中,宋子文坦言中国“在物质方面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急需援助”。他在讲这些事时没有显露出一丝尴尬。几个月后,费正清到华盛顿组织了一群中国观察家为战争献计献策。有一次,他碰到子文跟美国战略情报局局长威廉·多诺万在一起。费正清注意到:“子文让我想起了威斯康星球队的那名中卫,他快速向球扑过去,宁愿不顾拦截地直冲球门,也不愿到处转圈子浪费时间。”

小摩根索又让子文去找杰西·琼斯,琼斯答应可以给他贷款5 000万美元。由于选举结果还没出来,似乎没人愿意把子文的请求递给高层。那年秋天,小摩根索对陆军部部长史汀生说:“宋子文这个可怜的老家伙就在这里,而我们却一点儿事都不能为他做。”

但在日军沿中国海岸线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国会于9月25日通过决议,同意贷款2 500万美元给蒋介石,并许诺之后还将提供更多的贷款。蒋介石不想错过这个大好机会,他一再向驻华大使约翰逊施压,要求得到更多的资金。约翰逊向国务院提议说:“如果美国不能及时提供支援……中国最终可能会落入共产党之手。”

如果罗斯福总统能够连任,子文联系白宫就更方便了。他已经摸清了华盛顿的处事原则,自己建立了一个朋友圈子,其中包括约瑟夫·艾尔索普和埃德加·安塞尔·莫勒两位有影响力的记者,他俩在上层有一些关系。艾尔索普与罗斯福总统沾点儿亲戚,这使他在工作上沾了不少光,但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而不是依靠任何人或事。大卫·哈伯斯坦曾称他是“美国最威严也最专横的记者”。艾尔索普和莫勒向美国政治领导人和国会成员们游说,请他们拯救中国。子文结识的人中还包括总统特别助理哈里·霍普金斯和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J.麦克洛伊。

子文最有影响力的朋友是罗斯福总统的亲密助手、绰号“软木塞”的汤米·科科伦。在罗斯福的前两任期间,科科伦成了政府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虽然并非白宫的正式工作人员,科科伦却成了罗斯福手下的头号“笔杆子”,他起草了“新政”期间的大多数法律法规,并使之在国会得以通过。白宫里有他这样的秘密操作者,罗斯福总统感到非常欣慰。他们这种人一旦变成行使总统超自然权力的巫师,就可以为所欲为。由于罗斯福总统在白宫的时间不是一般的长,科科伦的影响力也比子文的其他朋友都大。1941年,由于在国会山树敌太多,科科伦离开了联邦政府(不过并没有离开罗斯福的小圈子),自谋生路。他继续帮助罗斯福,并参与到罗斯福的亲属和朋友们的各种生意中。大家都知道他现在变成了一个要价很高的律师,常会把政府的内幕消息高价透露给那些大公司。人们四处盛传他的这种不正当行为,虽然经过几次正式调查,最终都没能对他提出诉讼。接替科科伦担任罗斯福总统国内事务首席顾问和全权代表的是哈里·霍普金斯。

上述这些人都明白,罗斯福倾向不遗余力地帮助中国。由于其家族与上海鸦片贸易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亲属们从来没有放弃恢复这种关系的念头,总统本人似乎觉得自己对中国非常了解,不需要任何事实、经验和细节加以证明。像亨利·卢斯之类的所谓的“中国通”一样,罗斯福对东方世界充满了五彩缤纷的理想主义式的想象。通过在华盛顿的外交官们,宋子文和孔祥熙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于是他俩便利用自己多年来在南京国民政府任职的身份多次给罗斯福总统去信,跟他培养感情,还把茶叶作为礼品送给他——这事先经过了精心考虑,茶叶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不会被当成贿赂而遭到拒收。子文还送给罗斯福一艘木制海南舢板模型。类似的接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白宫最终确认了子文的外交身份。因为罗斯福的亲信都跟他成了朋友,精明而又慷慨的子文又不断加深与这些人的关系,最终建立了一条连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直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