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黑帮大佬(第5/8页)
他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有权势的人物,就连政府也忌他三分……杜月笙既有点像阿尔·卡彭(黑社会头子),又有点像洛克菲勒……杜月笙出钱资助中国的鸦片生产,用船进口波斯鸦片,出资进行毒品生产加工。这个国家每一笔毒品交易他都拿提成。除此之外,他还是强大的国际毒品交易圈里的中国合伙人,这使得其贩毒活动能够扩大到加拿大的太平洋沿岸、美国以及拉美地区。
虽然休斯听说过杜月笙在上海滩,尤其是她落脚的法租界里的势力非同一般,但她还是不大相信他会在邮政工会里安排人手专门审查所有发往国外的邮件。朋友们跟她讲,要想把信件邮寄到日内瓦之前不遭受审查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亲自把信送到一艘即将出航的轮船上去。为了试探一下虚实,休斯写了两封信,在信中对杜月笙提出强烈的批评,指责他是中国最大的毒品贩子,却又担任禁烟局局长的职务。这两封信当然被截留了下来,随即休斯收到一封邀请函,请她去采访这位大人物,了解一下他作为上海市民所做的那些出色的活动。
作为对这次采访的回报,休斯必须要在国际上发表一篇文章,赞美一下这位上海最有权势的黑帮慈善大亨。跟她一起参加会面的还有艾梅·米利肯。米利肯心地善良,经常祈祷杜月笙“某一天能够见到上帝的光明,变成一个受上帝驱使的人”。陪伴她俩一同前往的还有一位做事干净利索的名叫王贵松的年轻人。王贵松是“一位很受杜月笙信任的社会工作者,杜月笙把自己的一座农业示范中心和8所孤儿院都交给他管理”。他们事先规定,休斯只能问三个事先定好的问题,并且不能提与鸦片有关的任何事。
休斯女士、艾梅和贵松一起被带到了法租界爱德华七世路143号一座规模不大、造型优雅的红色砖结构房子。入口处镶着4个金色大字:中汇银行。他们被引领着乘坐似乎装有防弹钢板的电梯来到二楼,驾驶电梯的是一位虎背熊腰的黑帮帮会成员,他按了一下一个隐蔽的按钮,一堵灰绿色的墙壁从中间向两边分开,出现在休斯面前的是“两个我见过的最凶悍的人,他们身材高大,浑身腱子肉,面色凶狠,口袋鼓鼓的。在左边俯身检查我们的那个人则是个‘独眼龙’”。整个情景显得非常怪异,休斯一上午都不断地受到惊吓,此时的她却突然想放声大笑。不过看到她的两个同伴都吓得面无血色,她最终没有笑出来。
他们被带到一间很大的会客厅,里面摆着扶手椅、盆栽的棕榈树和几套茶几。一群穿着体面的中国商人正坐在屋角聊天,而其他12名围着房间站着的人显然是枪手和保镖。
这时候在场的一个人突然站直身体,眼睛紧盯着休斯身后的那扇门,恭敬地喊道:“杜月笙先生到。”
我转过身,大家一起盯着正在走来的那个人……这个人形容枯槁、双肩消瘦、手臂前后摇摆。他的身上穿着一件有脏点的蓝色长袍,双脚穿着一双不太干净的旧便鞋。他的脑袋很长,像个鸡蛋,头发剪得很短,前额高耸,没有下巴,耳朵却是很大,像两只蝙蝠耳朵。冷冰冰的双唇中露出一口黄板牙,完全是一副吸毒者的病态模样……他一边拖着步子往前走,一边无精打采地转动着脑袋往左右观看,似乎是在看后面是不是有人跟着。
我们被引荐给他。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一双眼睛。那双眼睛暗淡呆滞,眼珠乌黑,好像没有瞳孔一般——那是一双如同一潭死水般无法看透的眼睛……我不禁有些瑟瑟发抖。
他把一只软弱冰冷的手伸了过来。那是一只枯瘦如柴的大手,手上的指甲有两英寸长,颜色棕黄,一看就是抽鸦片熏的。
杜先生表示,我们能来到访,他感到很荣幸。我说,感到荣幸的应该是我们才对,然后我们便坐了下来。
考虑到跟杜月笙只有15分钟的谈话时间,休斯便斗胆直奔主题,贵松则担任他们的翻译。她指出,虽然她有很多关于中国重建方面的问题想问,并且她也知道杜先生在这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另一个问题似乎更具报道价值。正如杜先生知道的那样,她已经在日内瓦的禁烟情报局工作了7年,因此禁不住想问一下他对中国禁烟局势的权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