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财务总管(第4/5页)

他到达这里之后,一直不动声色地进行他的工作。然而,无论是当地的中文、暹罗文,还是英文报纸都立即公开发表与中国革命和革命者有关的文章,文中还提到了孙文的名字,提到了他正在从事的工作,并回顾了他来暹罗前的革命经历。他们提醒与清政府友好的暹罗政府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于是政府便派警察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及时汇报他在聚会时的讲话内容。

12月4日,曼谷市市长和警察局局长找孙逸仙前去谈话。他们首先称赞孙逸仙是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接着告诉他,他的到来让这个城市里的很多“中国佬”变得越来越不安分。因此,考虑到暹罗的特殊情况,曼谷当局要求他在三天之内离开曼谷。孙逸仙闻此大为惊讶,随后声称时间太过仓促,他希望能够宽限几天,以便能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完。当问到需要几天时,孙逸仙跟他们讲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曼谷方面督促他尽快离开,他平静地回答说,在正式回复之前,他得去见见他的大使。当他们问他的大使是谁时,孙逸仙没有回答,而是礼貌地起身告退了。

看起来直到此时,暹罗政府里还没人想到这个“中国佬”会处于另一国政府的保护之下,住在这个城市里的其他各国人士也几乎没人能想到这一点。从市长那里出来几小时后,在《华暹日报》报社一位朋友的陪同下,他拜访了美国大使馆。这次会见的时间很长,其间,他的那位朋友一直在外面等候。会见中,博士提到,这是他第一次在东方国家提起他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人们很快就会发现,暹罗是孙逸仙发现的第一个美国拥有司法裁判权的国家。孙逸仙博士毕业于香港医科学校,他从小就希望能够到美国接受教育,只不过,由于对基督教过于狂热,他父亲拒绝了他的请求,并把他打发回了中国。现在他已经不再公开宣称信仰基督教。他的英语说得非常好,只是略带一点儿口音。他为人机智,意志坚强,机警果断,而且相貌俊秀,举止高雅,态度温和,始终彬彬有礼,还有他没有留辫子。

……

孙逸仙博士出生在夏威夷,父母都是中国人。(随信附上他的护照和出生证明)他曾两次到达美国,第一次以中国人的身份,1904年第二次去的时候则是以美国公民的身份,不过他在入境时遇到了一些麻烦——他承认,这次遇到麻烦是因为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上次他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入境,而这一次却持有美国护照。最终,1904年12月4日,孙逸仙离开了美国,从那之后,他便周游四方,到处宣讲“共和体制,向海外华人灌输他的思想,鼓吹用共和政府取代当下体制,鼓吹中国人掌权,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等思想。他崇拜美国,在演讲中常以美国政府的各种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他在日本待了几个月,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和各方面的支持。但是,应中国政府的要求,日本方面要求他离境。在日本,他为自己的革命活动打下了广阔而又令人欢欣的基础。

后来他来到法属印度支那,参与了云南省的起义。他自称得到了法国殖民官员的同情,但在北京政府的压力下,法国政府也要求他离开。在交趾支那有16万中国人,而在东京和安南则几乎没有。[2]

来曼谷之前,他曾在马来联邦和新加坡开展活动。新加坡是他自己主动离开的,因为当时他已获悉中国政府要求英国政府责令他离境……

他父亲是夏威夷一位富有的种植业主,孙逸仙和他哥哥在那里都有自己的产业,不过全都由他哥哥一人负责打理,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也住在那里。

应他要求,在此我将他的登记申请递交给国务院,这非常有助于我进一步处理此事。其出生地在他出生时并非美国领土,但后来却纳入美国版图,因此我建议,可以按照本土出生的公民标准来对待他的申请。若国务院能采纳我的建议,我将非常高兴。随信一并附上他的护照及出生证明。

这封让人忍俊不禁的信件表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孙文是多么轻而易举地捏造了事实,又是多么从容地宣誓效忠美国。他还带去了各种发誓是真实的文件材料,其中包括一些声称自从他在夏威夷“出生”就认识他的人出具的“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