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 脏活(第3/4页)

可是若是文官,就算在位时,能打拼出个起居八座,权倾朝野。

可等致仕了,或者圣眷不在了,或者死了,家族基本上也就到头了。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前明的宰辅张居正。

真真能做到一言可废立,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地位。

家族的气派,堪比一等亲王府。

可是一日身陨,就全完犊子了。

老娘都能被活活饿死。

因此,市面上大多门面的主人,其实都是随着朝廷局面的变化在变化着。

比如曾经的户部尚书孙诚,就在这里有五家门面。

被抄家后,门面被发卖,接手之人,是吏部侍郎王钊。

张廷玉如今身兼户部和吏部两大尚书之职,作为掌印部堂,还要忙着抄家敛财,可想而知,他现在忙到什么地步。

因此,吏部的事,大都由王钊负责着。

虽然有张廷玉珠玉在前,圣眷隆厚。

可王钊这位早早就投靠了隆正帝的潜邸旧臣,也不容小觑。

亦是当今朝廷上的一名新贵。

在这片土地上,历朝历代,从来都是有权就有财。

手中权势大增,财源也就滚滚而来。

好在,他也知道宫里那位是什么心性。

对于他廉价接手一些抄家之财,宫里那位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若他敢在东市开几个门面……

不用半天,那些钻营官场的人就能把他店里的货买光。

哪怕是溢价十倍,也绝不会缺少买卖。

到那个时候,他这个潜邸旧臣就会变成潜邸死臣。

因此,他将这五间门面都暗中出租了出去。

为了避嫌,还没租给官场中人,而是租给了几个名儒。

这些名儒个个做得一手好文章,解得一手好经义。

名满天下,德高望重。

这是明面上的,私底下,也不妨碍他们发财。

说也奇怪,贾环都纳闷。

这样的皓首穷经的大儒,不应该连放屁都是经义文章吗?

一身的清高气息比白莲花还洁白。

怎么就有这么多的理财手段?

东西二市最兴旺的门面,他们人人手底下有几家。

城外的田庄,也都以万亩计算,还不用交税……

门下奴仆如云,婢女如雨。

家里小老婆比贾环还多,去平康坊的频率也是隔三岔五。

一树梨花压海棠,玩儿的麻溜。

当然,人家是以诗会的名义去的……

论起来,前明的钱谦益都没他们成功。

过的比神仙还自在。

要名望有名望,论银子也没少搂,还没贾环那个黑了心死要钱的名头。

最后,连九郡王这样的天家贵胄,都给他们送银子,支持他们再这样潇洒五百年……

难怪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看着东市里那间高大的门脸儿,进进出出的客人就没一个穷人,贾环艳羡不已。

这家铺面卖的是南货,珍珠!

娘希匹的,老子卖玻璃,玻璃是沙子做的。

你们居然直接卖珍珠,这和沙子不是一回事吗?

玻璃也算是贵的了,可再贵也贵不过珍珠。

生意竟然还那么好,简直岂有此理!

就在这时,贾环见周记货栈有人走了出来,朝他们一行人淡漠的看了眼,又无动于衷的走了进去,贾环的脸色顿时精彩起来。

真是大白天的见了鬼了,多咱时候,咱也有今天?!

身后,连韩大都忍不住抽了抽嘴。

这些名望隆重的人,果然是这个世道里过的最顺心的一伙子。

不愁吃,不愁穿。

官场上到处是他们的门生故旧,交织成一张大网,四通八达。

上位者,为了体现自己礼贤下士的贤名,也要敬着这伙子三分。

说起来,这些名儒还大都是太上皇接见礼遇过的。

而太上皇的圣名之所以能传遍四海,这些人也多功不可没。

即使这些年来,百姓的日子过的越来越苦,也和他们没关系……

连隆正帝轻易都动不得他们。

虽然,隆正帝的那些传遍天下的“美名”背后,也多有他们的功劳。

如此,也就养成了这些人家白衣傲王侯的底气。

连他们门下的门人奴才都敢这般硬气!

想来也是,历朝历代,有几百个帝王。

可也只有两个人敢将这些名士通通扫落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