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各国设计简史(之一)(第40/42页)
在国际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的“高科技”派建筑设计也出现在这个期间。诺尔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伊娃·吉利科娜(Eva Jiricna, 1939— ,捷克建筑师、室内 和家具设计师,尤以零售商店的室内设计著称,1968年移居伦敦,主要在伦敦和布拉格工作)等一批英国建筑师的作品广受好评,吉利科娜为约瑟夫连锁店(Joseph Store)设计的室内更在“高街”上刮起一阵强烈的现代都市时尚风。
1983年,以建筑和设计为主题的《蓝图》(Blueprint )杂志创刊;1989年,设计博物馆在伦敦泰晤士河畔开幕;英国广播公司(BBC)为了向听众普及现代设计概念,还举办了“设计奖”活动……英国设计终于重新拾回曾经缺失的自信,自豪地向全世界展示它独特的个性,现代设计终于在英国成了气候。
进入1990年代以后,经济繁荣被不景气取代,从而直接造成了消费市场的萎缩。1980年代那种乐观、丰裕甚至不惮挥霍的消费思潮,开始转向,出现了道德层面上的反消费主张,英国民众开始越来越关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在这样一种与过去二三十年相当不同的大环境之下,英国设计师们迅速做出了反应,产品和家具设计师贾斯帕·莫里逊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他的设计,强调理性,主张简约,那种带有“复古”意味的极少主义风格,就是对当时整个社会氛围的回应。人们重新对产品的实用性加以重视,瑞典连锁店“宜家”(IKEA)在英国的成功落地,表明了英国民众对经济实用、讲究设计的产品的欢迎。
当然,经济格局的转变并不意味着设计多元的终结,创意、前卫、色彩依然是主导流行消费的一些重要因素。朗·阿拉德、奈吉尔·科特斯(Nigel Coates, 1949— )以及稍迟一些出道的迈克·马里奥特(Michael Marriott, 1963— )和迈克·杨(Michael Young, 1966— )等一大批新生代明星设计师依然硕果累累,依然在国际上引起轰动。他们的设计中,梦幻与实用并存,兼具经济性与表现力,尤其是一些利用回收的废旧材料设计的产品,更是启发了不少设计师的想象力。
诺尔曼·福斯特等人设计的美国空军博物馆。
2012年在伦敦设计博物馆举办的肯尼斯·格兰杰(Kenneth Grange)设计作品展。
2013年『百分之百设计年展』展场内。
位于伦敦港区的设计博物馆。
贾斯帕·莫里逊2009年设计的极少主义风格餐桌椅。
从1995年开始举办的伦敦“百分之百设计年展”(100%Design Fair)、皇家艺术学院1997年举办的“轰动”巡回展、1999年开幕的千禧穹顶、1999年举办的“格拉斯哥建筑和设计年”(Glasgow's Year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活动、2000年开幕的泰特现代博物馆(Tate Modern),以及2012年伦敦举办夏季奥运会时举办的“1948—2012年的英国设计:现代的发明”“1948—2012年英国设计展”等以英国设计为主题的展览和活动,展示了英国在时装、家具、平面设计、陶瓷、建筑、工业产品设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反映出英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作用,也体现出英国创意产业的成熟和发达水平。英国设计经历了固守传统(Tradition)、颠覆传统(Subversion)、发扬传统的进程,走出了充满发明和原创的英国现代主义设计道路。昭显了进入新千年以来,英国已经当之无愧地在世界设计界占据了重要的中心地位。
2000年,英国设计委员会(Design Council)从超过4000件英国产品中,选出了1012件,命名为“千禧年产品”(Millennium Products)。评选的标准是:这些产品必须展示出想象力、巧思与灵感,设计要富有创意。获此殊荣的设计项目包括:英国航天公司(British Aerospace)设计和制造的雪橇、英国广播公司(BBC)摄制的“与恐龙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系列电视、“卓越”公司(Remarkable)出品的可回收铅笔、知名建筑大师诺尔曼·福斯特等人设计的美国空军博物馆(The American Air Museum)、詹姆斯·戴森设计的无袋吸尘器、汤姆·迪克森设计的灯具等等。电玩游戏《古墓丽影》(Tomb Raider )也荣获了“千禧年产品”的称号,那位由英国埃铎斯互动公司(Eidos Interactive)在1996年打造的身材姣好、智慧骁勇的女主角萝拉·克洛弗特(Lara Croft)更是风靡全球,成为青少年的偶像,而这款游戏也成为现代电子游戏行业的 经典。“不但要做到最好,而且要争先成为第一个最好”,是“千禧年产品”设计师们最卓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