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带装饰的现代设计:“装饰艺术”运动(第13/2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科林设计了不少反法西斯的海报,一直到巴黎陷落。他在战后继续设计大量的商业海报和其他平面作品,直到1970年代才逐步因为年迈而停止设计。他是“图画现代主义”运动平面设计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家之一。
罗杰·布洛德斯(Roger Broders, 1883—1953)是一位法国插图家、海报设计师。他最出名的作品是为法国旅游设计的海报,尤其是为法国南部黄金海岸地区的旅游景点设计的海报。
线条粗壮简练,山川海洋等背景有清晰的透视关系,色彩平涂,是布洛德斯的设计特点。他画上的人物总是身形高挑、服饰优雅、充满活力。海报上的字体粗壮有力,一目了然,并常常配有生动的口号。他的海报作品至今还可以见到。
罗伯特·法尔库西(Robert Falcucci, 1900—1989),出生在法国中部的沙托鲁,很小就开始学习绘画和设计。1923—1927年间,法尔库西曾经在雷诺汽车公司负责设计刊登在各种杂志上的汽车广告,并曾为时装大师保罗·布尔列特设计过广告和商店橱窗。他最为人称道的海报是为蒙地卡罗汽车大赛设计的宣传海报,画面上的汽车并不着意细节的精细准确,而是特别用一簇强劲的细线渲染出高速运行的速度感。再加上用色单纯、对比强烈,令人有身临其境、亲眼看到赛车从面前飞驰而去的感觉。
“装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是爱德华·考佛(Edward McKnight Kauffer, 1890—1954),他以前卫艺术风格的平面设计著称,尤其在海报设计方面非常突出,有“海报之王”(King of Poster)的美称。
考佛是美国人,出生在蒙大拿州,但他的职业生涯主要是在英国度过的。考佛小时候,家境困窘,父亲在他童年的时候弃家而逃,因此他读到小学八年级(相当于初中二年级)就不得不辍学,尚未成年就外出工作,来支持家用。16岁的时候,他来到旧金山,在一家印刷和书籍装订工厂当学徒,推销书籍。他利用晚上与周末的时间在加利福尼亚设计学校(The California School of Design)学习美术。在旧金山时期,考佛结识了当时在犹他大学任教的约瑟夫·麦克奈特(Joseph McKnight)教授,教授对他的努力 和才华高度赞赏,并决定资助他去芝加哥学习艺术,并提供路费让他去巴黎和欧洲进修。因而考佛在自己的名字中加入了这位教授的姓氏“麦克奈特”。
1913年,纽约举办了美国第一次欧洲现代艺术展——“军火库展览”(the Armory Show),虽然这个展览引起当时保守的美国舆论界一片大哗,纷纷对欧洲的立体主义艺术和未来主义艺术进行攻击与指责,但是,现代主义毕竟从此进入了美国,改变了美国艺术发展的途径。1913年的展览,在纽约结束之后,转到芝加哥展览,当时正在芝加哥艺术学院(The Art Institute)进修美术的考佛第一次看到欧洲最杰出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受到很大震动,决心到欧洲去了解真正的、最新的艺术。他先后访问了威尼斯、慕尼黑、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迫使他不得不迁移到伦敦。
考佛的平面设计生涯是从伦敦开始的,1919年他为英国重要的报纸《每日论坛报》(the Daily Herald )设计的海报,得到英国设计界的一致好评。这张海报以黄色的纵向长方形为底,顶部是一群立体构成的黑白色的飞鸟,下面是报纸的名称和标题“早起的鸟儿”(Early Birds),构图简洁,主题鲜明,视觉效果强烈,并且具有立体主义影响下发展出来的新平面设计风格,充分展示了他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艺术中汲取的营养和启发。
考佛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包括为伦敦地铁系统(the London Undeground Transport)设计的140张大型海报,这些海报由地下铁路公司控制,为各种类型的商业客户做商业广告,张贴在地下铁路的入口、站台,影响非常大。这些海报具有他个人的鲜明风格:色彩鲜艳,图形大量采用几何形式,特别是明显地采用立体主义的形式特征来设计,而反映的内容也具有现代化的特色。比如大胆地采用现代风景、性感的女性人物作为题材,具有“装饰艺术”运动的基本特征。考佛将取自现代艺术的多种不同的视觉表达元素,合成为现代海报设计、平面设计的全新设计语汇,将现代艺术和平面设计结合起来,给当时的平面设计界造成很大影响,也使他成为所谓的“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