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第8/30页)

2.出版业在欧洲的发展

古腾堡发明的印刷技术,不但极大地促进了德国出版业的发展,对于整个欧洲的出版业也有极大的推动。从他发明印刷术的1450年前后开始,到1500年前后,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不仅在德国,欧洲的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士、英国、波西米亚、波兰等国一共有270多座城市开设了印刷工厂,出版的书籍已经超过2000万册。到1600年前后,欧洲的印刷数量更达到平均每个工作日3600册之多。

自文艺复兴开始,欧洲人对于自然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的技术科学探索也兴盛起来,自然对图书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总需求。尤其是书籍除了文字之外,还附有插图,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书籍的内容。当时大量出版的自然科学书籍,就越来越普遍地利用插图描绘动物、植物的形状和特征,很受欢迎。而文艺复兴艺术的一个巨大贡献,就是绘画上透视技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透视的运用,产生了非常逼真的绘画效果,运用在书籍插图上,则大大地扩展了读者的视野和想象空间。欧洲各国这个时期的各种出版物,无论是自然科学还 是人文科学,甚至宗教书籍,都广泛地采用木刻插图。德国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rer, 1471—1528)为“启示录”(Apocalypse)绘制的16幅木刻组画,于1498年印刷出版,欧洲的平面设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5世纪末16世纪初期,德国和法国的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文艺复兴在欧洲不同的国家体现的方式不同,有些体现在艺术的发展上,有些体现在戏剧的发展上,有些则侧重于宗教的改革。但是,无论哪一个欧洲国家,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是:由于文化水准的提高和普及,造成书籍出版的繁荣。这自然促进了与印刷相关的平面设计和插图的发展。其中德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德国自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以来,出版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纽伦堡成为德国当时出版业最重要的中心,其他城市的出版业也有很大的发展,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书籍设计家、插图艺术家、版面设计家。其中包括丢勒的学生、书法家文森·洛克奈(Vincenz Rockner)等等。他们设计的书籍包括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著作和翻译作品,对于德国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进程起到促进作用。而他们的书籍设计,也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版面编排方面,日益趋于功能化,但又同时保持了高水平的艺术处理特点,是世界平面设计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欧洲的印刷业首先在几个大城市中发展起来,其中包括法国的巴黎、德国的纽伦堡和意大利的威尼斯。到16世纪上半期,新的中心出现了,瑞士逐渐成为欧洲出版业重镇之一。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巴塞尔(Basel),这座城市在1501年成为瑞士的一部分,印刷业发展非常快,成为该市的主要产业。而在巴塞尔南面300公里的法国城市里昂,也同样成为印刷业的新中心。这两个城市的印刷业者交流频繁,互相促进,是设计史上很少见的情况。其中巴塞尔最有代表性的印刷家、设计家和出版家是约翰·佛洛本(Johann Froben, 1460—1527)和德斯特留斯·伊拉斯穆斯(Desiderius Eramus, 1466—1536)。从1521—1529年期间他们两人合作,设计、组织和出版了不少的著作。里昂的出版业也相当繁盛,有40多家印刷工厂,出版大量言情小说,以适应市民的需求。这些书籍的字体则都是哥特体,与巴塞尔流行使用的罗马体不同。

德国画家丢勒的木刻作品——《启示录》插图之一:四骑士(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1498)。

文森·洛克奈为《Teuerdank》设计的版面和字体。

1609年的《关系报》首页。

3.报纸业的出现和兴盛

17世纪初期,平面设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那就是1605年,在当时仍属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的斯特拉斯堡(Straßburg,今在德国境内)用德文发行了世界上第一份报纸,德文全名为《Relation aller Fürnemmen und gedenckwürdigen Historien》(意为:所有突出的或值得记忆的新闻之集合),被后人简称为《Relation》(按字面意思姑且译为《关系报》)。作为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报纸很快成为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出版业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日益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交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