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第5/30页)
哥达陶瓷厂(Porzellanmanufaktur Gotha),成立于1757年;
路德维希堡瓷厂(Ludwigsburg Porcelain Manufacturing Company),1758—2010年;
柏林皇家瓷厂(Royal Porcelain Factory, Berlin),成立于1763年,原本是由普鲁士的佛列德里克二世设立的皇家专用瓷厂,后来由三个私营企业接管,营运至今;
沃伦多夫瓷厂(Wallendorf Porcelain),成立于1764年,营运至今;
格拉芙·冯·汉宁堡·伊尔梅瑙瓷厂(Graf von Henneberg Porzellan Ilmenau),成立于1777年,其中经过多次重组,现在仍在营业;
捷克图恩1794瓷厂生产的精细波西米亚瓷碟。
英国艾因斯莉瓷厂1920年代出品的骨瓷茶杯。
英国皇家沃赛斯特瓷厂1893年生产的蓝花瓷碟。
德国魏玛瓷厂生产的果盘。
德国劳恩斯坦瓷厂生产的对装调料瓶。
美国『蓝山』瓷厂出品的贝壳型果盘。
劳恩斯坦瓷厂(Porcelian Manufacture Rauenstein),1783—1896年;
魏玛瓷厂(Weimar Porcelain),成立于1790年,营运至今;
皇家特权瓷厂(Königlich privilegierte Porzellanfabrik),成立于1794年,营运至今。
欧洲其他国家,诸如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波兰、挪威、罗马尼亚、瑞士等国也都出现了生产陶瓷的厂家,产品主要供本国的上流社会使用。
美国受欧洲特别是英国的影响很大,也在十八九世纪成立了一些高档瓷厂,供应权贵使用。其中包括“蓝山”瓷厂(Blue Ridge)、佛兰西斯坎瓷厂(Franciscan)、里诺克斯瓷厂(Lenox)、莲花瓷厂(Lotus Ware)等。
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也都在这个时期建立起这类为上层服务的瓷厂,比如巴西有格梅尔瓷厂(Germer Porcelanas Finas)、施密特瓷厂(Porcelana Schmidt),土耳其有库塔亚瓷厂(Kutahya Porselen),伊朗有扎林瓷厂(Zarin porcelain),日本有鸣海瓷厂(Narumi)、则武瓷厂(Noritake)、日光瓷厂(Nikko)等,越南后来也有明隆瓷厂(Minh Long I porcelain)出现,专门生产上层社会用的瓷器,这个瓷厂是福建华侨李玉明(Ly Ngoc Minh)创建的,现在依然在生产。这个传统后来在很多英国殖民地也流行,比如斯里兰卡就有丹科图瓦瓷厂(Dankotuwa Porcelain)和诺里塔克瓷厂(Noritake Lanka Porcelain)等。
(三)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家具业
在欧洲皇室控制的产品设计中,除了挂毯、摆设、陶瓷之外,家具也占很重要的地位,法国在这方面起到引领欧洲各国的作用,影响很大。这里,我们以法国家具作为典型范例介绍。
工业革命前法国的家具行业以巴黎为中心,主要生产各种奢华家具,为皇室、贵族、刚刚出现的上层资产阶级(upper bourgeoisie)提供服务。至于外省的家具行业,则主要分布在各个省份的省府城市,比如里昂(Lyon)、列日(Liège)等地,则以生产供一般市民使用的家具为主,具有更加强烈的地方色彩、传统特点。因此,法国家具可分为巴黎的大都会皇家、贵族家具,以及各省会的地方家具两大类别,各有特点。在法国,无论是保守的贵族阶级,还是地方乡绅,对于传统都有很强烈的依恋,因而法国家具的设计和生产一直都具有这种不曾断裂的传统特色,只是奢华程度有所不同。直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发展,铁路交通运输日益方便,才使这种巴黎和省会、都会型和乡绅型的区别日益模糊了。
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巴黎一直是西方的大文化都会,因而巴黎家具在整个西方的影响都很大。法国皇室在巴黎有多座大型宫殿,凝聚了相当一大批贵族和服务于权贵阶层的中产阶级人士,对于奢华家具的需求非常大。巴黎家具设计除了明确以皇室、贵族、权贵为服务对象之外,在风格上则显示出大都会兼收并蓄的特点。巴黎家具设计中,不但有西欧国家皇室家具的特色,也能够看到来自西班牙、瑞典、俄罗斯这样较偏远地方的设计影响。这种海纳百川的大都会气度,从17世纪后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一直是巴黎家具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还出现过像鲁赫曼(Émile-Jacques Ruhlmann, 1879—1933)这样能够融会东西的家具设计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