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设计概述(第3/9页)
对于大部分设计师来说,“设计哲学”很明确:就是为达到设计目的价值观、方法论的总合。设计的目的性很重要,有些目的仅仅是为了接近问题,也有些目的完全是无法达到的乌托邦理想主义。无论目标是什么,“设计哲学”作为一种目标性很强的信念、一种设计师自己的信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指引设计接近既定的目标和概念,最终达到目的的完美设计。在这个达到目标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短期问题和远大目标之间的矛盾,完美设计和仅仅是接近目的的应用性设计之间的矛盾。和一般的设计方法不同,“设计哲学”在引导设计师克服短期困难,达到终极目标方面更具影响。因此,“设计哲学”更多地接近于某种指导原则,指导设计师在一系列问题中做出先后缓急的选择,比如人机工程要素、成本要素、经济要素、功能要素、方法类型、是否再设计等等。
汽车设计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们可以将“有计划废止制”(planned obsolescence),看作是美国汽车行业的“设计哲学”内容之一。这是通用汽车公司第二任总裁阿尔佛雷德·斯隆(Alfred Sloan, 1875—1966)在1927年提出来的,通过着重改变外形,刺激市场销售。汽车行业的这一“设计哲学”,就是形式主义至上,以新奇造型刺激市场。
相比之下,现代武器的设计,则基本是功能至上的。以 美国空军的A-10战机为例,该机型设计难看,在空军里被叫作“疣猪”(Warthog),或者干脆叫“猪”(Hog),这个名字本身,就说明在审美层面,A-10是比较差的。然而,它的性能非常好,战功赫赫,成了空军里长期服役的“常青树”。
自然,强调从技术要求、功能条件出发的设计,也能做到既有好的性能也有好看的外形。比如美国目前的两种新战机——F-22和F-35,外观整体性强,造型流畅。其设计主要是围绕性能要求、技术条件、造价限度等几个方面的考量来进行的。其造型受到空气动力学、人机工学、隐形技术、预算控制、武器配置、载重量和加油设置等多个要素的制约,体现的是成熟的技术性能之美。
又如法国的高速火车TGV、日本的新干线高速火车、欧洲的“空中巴士”(Airbus)A380双层客机,还有各种航天器、导弹、军舰、坦克车、兵器,都会发现这种满足技术、功能要求为前提而发展出来的技术美感,这类型的设计是技术美学的典范。
而在消费用品的设计中,则要兼顾功能和形式两方面的要求,形式美感是很重要的,有些时候形式美甚至会压倒功能本身。比如时装设计,有些时装在正常生活中几乎是不能穿用的;有一些概念性的平面设计,视觉上新鲜好看,但是往往令人费解,连基本的内容传达功能都没有达到。这类设计,更多趋向于“作品”,而不是用品。这种情况,在奢侈品的设计中,尤为普遍,越是奢侈的产品,形式压倒功能的情况越是常见。
因此,在“设计哲学”上,不同产品、不同对象有不同的要求,因为面对的是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师的个人设计哲学如果不符合设计对象的要求,其设计就难以成功。个人的“设计哲学”是以个性为第一位的,但是企业的“设计哲学”则要受到来自技术、预算、功能、市场,以及企业文化定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个人和企业的“设计哲学”相互吻合才能够形成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设计。苹果电脑已故总裁史蒂夫·乔布斯(Steven Paul "Steve" Jobs, 1955—2011)和苹果电脑产品设计师约纳森·艾佛(Jonathan Ive, 1967— )在“设计哲学”上的高度协调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例子。关于苹果设计,以后我们还会比较详细地介绍。
现代武器的设计中,功能压倒一切——美国空军F-22战机。
重视功能,重视技术,也能够形成一种干练流畅的技术美感。法国高速火车TGV。
难以穿着的时装:越是奢侈的产品,形式压倒功能的情况越是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