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喋血(第3/7页)

二人纵马狂奔,直取城西。

兰陵王竟从城西而来,他们拦截有误,必须在刺客未出手之前赶到报警。李八百、王远知等人绝不同于慕容家的人,兰陵王这次有极大的凶险。

可他们是否还来得及?

斛律琴心只感觉胸口又是剧烈跳动,只恨不得倒地就此长睡不起,可她奔波往复,劳心劳力,只为一个目的,若未能达成这个目的,她绝不能放弃。

扭头看了一眼马上的孙思邈,见他眉头少有地紧皱,显然也在考虑着问题。

斛律琴心不由暗想,他想的是否和我想的是同一个问题?

马蹄更急,乐声却缓。枝上雪近,黄昏日远。已黄昏,冬日的黄昏素来都来得更早,也更加短暂。

落日西归的方向,长街尽头处,突然行来了一队人马。人马盔甲鲜明,却鲜明不过当先骑兵举着的旗帜。旗帜随风摆动,却动不了行军的阵容。

乐声更加得古朴雄厚,如燕赵悲歌,将军百战。

长街已静。

无论邺城方才是多么喧嚣热闹,这一刻长街却是绝对地安静,因为兰陵王已然回来,众人静,因为尊重。

兰陵王回到了邺城!

狰狞面具紫金刀,紫金战袍随风飘。

黄昏落日,有最后的光辉撒在紫金战袍上,没有给兰陵王的紫金战袍上带来些许的温暖,反倒带来了肃杀的气息。

王远知微吸了口气,正望着兰陵王,他一眼就认出了兰陵王。

他也很静,但他目光中没有尊敬,只有冷然,他略微乔装易容,变成了一个完全不起眼的路人,就那么静静地站在人群中,静静地等兰陵王到来。

他虽贵为茅山宗宗师,但乍见兰陵王这等声势,还是有些动容。动容不过转念,他很快恢复了冷静,心中却难掩振奋之意。

刺杀兰陵王若是成行,齐国必受致命打击,段韶已死,斛律明月老迈,陈国可趁机北伐,抢占江淮之地,收复江北,北伐一统天下也并非痴心妄想。

而茅山宗那时不但能传道江南,甚至可传遍天下,他王远知也可直追寇谦之当年!此等宏图远景,他怎不心动。

可他还能保持冷静,他看似和寻常路人一样,但在这片刻之间,早将行刺计划想了无数遍。

兰陵王每次回邺城,虽时间难定,但身边护卫并不多,更不会驱逐路边的百姓,因此他们提前知晓兰陵王的行踪,早早埋伏,已处于有利的地势。

王远知想到这里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过一分困惑,李八百恁地神通广大,居然能知道兰陵王何时回转?

困惑只是转瞬,他很快将目光落在了葛聪身上。

葛聪就站在长街对面,也在看着他。葛聪不用刻意乔装,他圆滚滚的长相就如个商人,只是稍涂黑脸孔,加两撇胡子,就活脱脱地像个市侩商贾。

王远知一眼就能认出葛聪,可他认不出裴矩,他不知道裴矩眼下身在何处。

但裴矩肯定也和他和葛聪一样,混在路人之中。

按照计划,行刺兰陵王一事是由李八百发动,只要李八百一出手,王远知、裴矩、葛聪立即跟随出手。

计划中,并没有包含张仲坚和郑玄。

张仲坚心意不明,对刺杀兰陵王一事并不赞同,加他进来,只能增加行刺的变数,郑玄为人看似高明,但在擒斛律琴心一事泄了底,不堪大用。

有些时候,并非人多才有用,只凭他们四个,这天底下,只怕除了斛律明月外,再无人能挡住他们的联手一击。

兰陵王也不能!

兰陵王那队人马渐渐行近,可王远知仍旧没有发现裴矩和李八百的行踪,他有些不安,但还能忍住焦虑。

他留意着长街两旁的屋脊,长街两侧的路人,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他早就有第二手准备,李八百若不出手,他绝不行动,他若离去,谁都拦他不住。

刺杀兰陵王机会虽难得,但若没李八百协助,他绝不肯轻易犯险。

琵琶声响,终转低沉,有鼓声振作,有号角低沉,兰陵王阵中的先行之军已从王远知、葛聪身边路过。

而那身着紫衣战袍的兰陵王,狰狞面具上的刀刻纹路,都被王远知看得清楚。

王远知虽还能不动声色,一颗心已加剧大跳,他忍不住扭头向长街另侧望了眼,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