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业(第5/8页)
“葛道长做生意买东西的时候,若看中了什么,当然不会大张旗鼓地去买了。”李八百嘲讽笑道。
葛道人立即明白过来:“这倒也是,如意事关重大,那些人当然秘而不宣,可你说魏武帝等人如何知道这如意的消息呢?”
“天师门下良莠不齐,有些人以这秘密做获得荣华富贵的台阶也不足为奇。”李八百笑望张裕。
张裕冷哼一声,脸上的油彩在殿光中迷离不定。
众人均想,李八百这么说,有可能暗讽张鲁投靠曹操一事。张裕虽身为张鲁后人,但一直以此事为耻,怪不得不悦。
葛道人叹息摇头道:“魏武帝雄才伟略,不想也对如意有兴趣。”
“魏武帝又如何?他也是人。”
李八百不屑道:“是人就有欲望,越是位高权重的人,欲望心反倒比常人要重。当年魏武帝头脑有疾,世间神医难治,他为延命,当然迫切想要得到如意。孙权虽常据江东,可一直担心曹操南下,自然也想找到如意,保江山永固。蜀中那些人更不用说,他们一直以汉之正统自居,想要一统天下,恢复汉家江山也需要如意。”
帛道人在一旁冷笑道:“这么多人去找,蚂蚁都找得到,不要说是如意。”
李八百摇头道:“话不能这么说,有些东西是要看缘分的。天师之道,藏之名山,这简单的一句话当年就有流传。可世上名山无数,你若不知玄秘,一座座地去找,哪里找得到?魏武帝虽最早去寻如意,却也是最先误入歧途的……”
他说到这里,似觉好笑,便忍不住大笑起来。
葛道人却不觉得有什么好笑的,不解地问道:“李兄笑什么?”
李八百笑着说道:“你们恐怕有所不知,当年天师曾经过邺城,碰巧邺城北有座山叫做‘名山’。”
“那又如何?”葛道人先是错愕,后是恍然道,“魏武帝认为那座山就是天师藏道的名山吗?”
李八百仍是笑个不停,连连点头道:“不错,不错,正是如此。魏武帝当时以为寻到如意之地,立即命手下寻找如意,甚至为此铲平名山,扩建北城,将整座名山都纳入城中。折腾数年,却连如意的影子都没有见到,你们说好笑不好笑?”
众人面面相觑,感觉此事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却又大有可能。
魏武帝英明神武不假,但英明神武之人也会犯错,而且犯的错误后果往往更加严重,甚至愚蠢。
自古以来,莫不如是。
李八百笑吟吟又道:“邺城始建于齐桓公时,本是个小城,可经魏武帝这么一搞,竟成规模。可民众当然奇怪,不知道魏武帝劳民伤财为了什么。魏武帝想必是觉得此事不好交代,就和谋士荀攸商量此事。亏得荀攸脸皮够厚,竟想出一个谎言,说什么魏武帝是夜宿邺城,半夜见金光由地而起,掘得铜雀一只。古时候大舜的母亲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魏武帝得铜雀,也是吉祥之兆,当立邺为都,建铜雀台纪念。百姓振奋,却不知道这根本是个谎言。魏武帝却是大喜,命荀攸着手此事,荀攸于是又建铜雀台在名山之上,却仍不死心,暗中不知挖地多少丈,还在秘密寻找如意的秘密,深信如意就在邺城之内。”
慕容晚晴秀眸圆睁,满是不可思议的神色。
她当然也知道铜雀台的典故,可从未想邺城兴建、铜雀台的建立会有这种内情。乍听不可思议,可李八百说得有鼻子有眼,因果清晰,让她怎能不信?
“更好笑的事情是在后面。铜崔台虽建立了,可魏武帝根本没心思立什么铜雀,只一心寻找如意的秘密。后来掘地规模变大,又建金虎、冰井两台,实在是欲盖弥彰。而东吴孙权也知道这秘密,在江南也拼命地寻找,一日突传出消息,吴国在金陵旁的紫金山掘地挖出一铜匣,内有一白色如意。”
葛道人接道:“不错,史书曾记载过此事。不过都说那是秦始皇传下来的东西,那时候那东西还没有名字,都说秦始皇看出金陵本有天子之气,才用那物镇住王气。”
“这么说,如意是被孙权所得了?”帛道人皱眉道。
李八百笑得前仰后合,摆手道:“这不过是孙权放出的烟雾罢了,那不过是个假货。一个人没什么目的,怎么会去掘山?他欲盖弥彰,不过借此警告曹操,他吴国有如意在手,让魏武帝小心。之后,魏武帝和孙权之间因为这事勾心斗角,不知道起了多少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