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5/7页)

战争刚刚开始,北平的老少爷们儿就找着了出气筒,城里的日本侨民成了民众的攻击目标。本来日本侨民们都喜欢穿着和服上街,显得牛皮哄哄与众不同,这下子谁也不敢穿了,都生怕别人认出他是日本人。有些日本侨民还想方设法弄到一些中国式的服装穿上,以为这样别人就认不出来了。其实这没用,那些长袍马褂一旦穿到日本人身上,就会显出不伦不类,一看就是个冒牌货。最近日本侨民成了过街老鼠,在街上只要被人认出,马上会遭到殴打,只要第一个人动了手,旁边看热闹的人就蜂拥而上,挨打的人自然要逃,围攻者便轰轰烈烈地展开追击,见者人人有份,不打白不打,连乞丐都不肯置身于事外,手中的打狗棍不抡上两下,显得吃了亏似的。一旦到了这步田地,就谁也无法控制局面了,乱拳之下这个倒霉蛋除了横尸街头不会有别的结局。

“聚宝阁”被捣毁,文三儿果真丢了拉包月的差事,他只好回车行拉起了散座儿。那天他路过菜市口,忽然听见一片喧哗声,只见一个满脸是血、一瘸一拐的中年男人正没命地从米市胡同里跑出来,后面有一大群人在追赶,文三儿正纳闷,那男人已经蹿上了文三儿的车用生硬的汉语喊道:“先生,先生,救救我,有人要杀我……”文三儿明白了,这是个日本人,后面的那群中国人想揍他。对这类倒霉蛋,文三儿的想法和大部分老百姓是一致的,这些小鬼子是活该,谁让你到中国来了?我们请你了吗?再者说,既然来了就老老实实呆着,别犯各,别乍刺儿,要是犯各就揍你。文三儿幸灾乐祸地看看这个受伤的日本人,心说乐子来啦,文爷近来不顺,就是你们这帮孙子闹的,那天在八宝山挨了颗炸弹,震了个七荤八素,只当是你这孙子扔的,不是你也得拿你出气,谁让你是日本人呢,嘿嘿,孙子,不是你扔炸弹那会儿了?这会儿怕了,想跑?门儿也没有。文三儿决定好好耍耍这孙子。

文三儿眼见那群人从米市胡同里追出来,便笑嘻嘻地对车上的日本人说:“孙子,你带钱了吗?你文爷从来不赊账,快点儿掏钱,先交钱后拉车。”

日本人掏出两块钱急不可待地催促道:“先给你这些,等到了地方我有重谢,先生,请您快一些……”

文三儿接过钱放进衣兜里又伸出了手:“不够啊,爷们儿,你这是舍命不舍财呀?快点儿,把钱都掏出来。”

日本人拍拍衣兜表示没有了。文三儿瞟了瞟渐渐追近的人群嘲讽道:“这位爷,您坐好,留神别摔着。”说完便拉起车不紧不慢地跑起来,那日本人不住地回头看着追赶的人群,惊恐地催促道:“先生,先生,请你快一些……”文三儿偷偷地乐了,这会儿知道叫先生了,早干吗去了?你就是叫爷爷也晚啦。文三儿猛地一扬车把,那日本人猝不及防,仰面朝天地摔了出去,还没来得及爬起来,愤怒的人群一下子吞没了他,混乱中传来日本人的惨叫声和击打肉体的嘭嘭声……

文三儿拉起车正要走,有人从后面拍了他一下,他回头一看,发现是车行里的马大头。马大头叫马志生,是回民,长着一颗硕大的、肉乎乎的脑袋,头上永远刮得泛青,寸草不生。他到“内联升”买帽子得定做,没这么大号的帽子,外人送号:马大头。马大头喜欢摔跤,脾气也大,和人吵架时没说上两句就撸胳膊挽袖子准备揍人,回族人的悍都写在脸上。马大头喜欢听评书,也喜欢模仿说书人说几段,这一来二去也练出了一张好嘴,那嘴皮子利索得很,论斗嘴车行里的伙计们谁也不是他的对手。文三儿平时和马大头的关系还算不错,两人见面就要互相取笑一番。

马大头向文三儿竖起大拇指:“文三儿,好样儿的,干得漂亮。”

文三儿摆摆手谦虚道:“小事一桩,如今不是抗日嘛。”

马大头望着狂暴的人群跺着脚解气地说:“杀!杀!杀光了这些杂种操的小鬼子,斩草除根,一个不留!我有个师兄刚从通州回来,那边干得更漂亮,妈的,连男带女一百多个日本人全给宰了,一个没剩,真痛快。”

文三儿吃惊地问:“连日本娘们儿都杀,警察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