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僵局,1945~1953(第4/24页)

斯大林的指示模糊甚至没有指示,这种情况令人费解。这可能是因为德国问题一直不确定,也可能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克里姆林宫的领袖像他在较早时惯常的那样,在自己下属中间怂恿权力斗争,并在官僚主义冲突中扮演调停人的角色。至于苏联的对德政策,他容忍甚至鼓励不同的、有时是相互冲突的观点。结果,官僚系统的内斗使苏联驻德军政府的活动变得更加复杂。苏联的驻德官员隶属于包括国防部和外交部在内的莫斯科的不同机构;同时,他们中有些人又享有特权,可以与中央各部委的首脑,甚至是斯大林及其副手直接联系。苏联驻德军政府的官员根据其职能与任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权力范围,其职责相互关联,但有时也彼此冲突。他们与德国人中不同群体的工作联系以及他们在莫斯科的不同靠山,再加上斯大林身边那些人的钩心斗角,使局面更加混乱。

并没有证据可以表明,谢苗诺夫在德国可以对苏联的政策制定说一不二。苏联在占领区的政策设计师还另有其人。其中之一就是苏联驻德军政府政治情报与宣传处处长谢尔盖·秋利帕诺夫(Sergei Tyulpanov)上校。他是军中的知识分子,专长是国际经济与宣传。秋利帕诺夫在莫斯科的后台似乎很硬,包括斯大林的两个很有影响力的副手列夫·梅利斯(Lev Mekhlis)和阿列克谢·库兹涅佐夫。后者是“列宁格勒帮”即安德烈·日丹诺夫手下党的官员之一。结果,直到1948年,秋利帕诺夫的工作一直独立于谢苗诺夫及其在驻德军政府中的上级,负责管理占领区的媒体与审查、影院、政党与工会以及科学与文化。尽管他多次受到许多苏联高级官员的批评,说德国社会统一党和共产主义宣传在西德失败的责任在他,但他仍然能够安然无恙。

苏联在德国存在如此多样的、彼此冲突的利益集团,这让索科洛夫斯基、秋利帕诺夫以及驻德军政府的其他官员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一方面,他们试图按照自己所知道的唯一的方式,即苏维埃方式去组织东德;另一方面,他们以及他们在党内领导层的靠山也知道,在苏联占领区拆走工业设备以及虐待平民,只会使对德国的争夺更加复杂。为了部分地补偿拆走的工业设备,东德人得到了更多的食物。在苏联战后饥荒最严重的时候,斯大林并没有让德国人拿农产品来支付战争赔偿,尽管如果那样许多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就不至于饿死。1945年10月,斯大林决定对掠夺东部占领区工业设备的行为加以约束。11月,他告诉来访的波兰共产党人,苏联人打算给德国留下一些工业设备,只要求得到他们的最终产品。苏联人在原本打算搬走的119座德国工厂的基础上成立了31个股份公司(SAGS)。“截止到1946年底,”诺曼·奈马克写道,“苏联人占有了东德全部产品的将近30%。”最具战略价值的股份公司是下萨克森维斯穆特(Wismut)的铀项目,它生产了苏联首批原子弹的燃料。

拆走设备、在占领区建设新德国、争夺整个德国,这些不同工作重点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把工业资产运往苏联的工作还在继续,这不仅是由庞大的军备计划所决定的,也是由苏联各工业部门的需要所决定的。西方盟国不让苏联从西方占领区得到任何资源和设备,苏联就只好在自己的占领区拆走更多的设备。与此同时,冷战的加剧以及由美英管理的西方占领区的合并,让斯大林、苏联驻德军政府以及东德共产党人继续对东德进行改造并加强对它的控制——这项任务成了苏联人的重中之重。

把东德融入苏联集团

从苏联占领的第一天起,改造占领区的单边主义行动就开始了。1945年初,苏联人与德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对大地产进行切分,并在中、小农民中分配财产。谢苗诺夫回忆说,斯大林对土地改革的计划与实施投入了大量精力。布尔什维克相信,他们之所以能够保住政权并在内战中赢得胜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支持农民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同样的做法对德国共产党人也管用。德国的农民并不介意得到容克地主的土地,只要这样做合法就行。对于苏联人及其委任的共产党官员来说,东德的土地改革和中欧其他地方的一样,无疑是一场政治上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