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冷战之路,1945~1948(第7/23页)
克里姆林宫的领袖仍然希望化解西方列强对苏联向土耳其提出的领土要求的日益强烈的抵触情绪。对“亚美尼亚牌”和格鲁吉亚学者来信的时机安排,就是为了影响1945年12月16~26日的莫斯科外长会议的讨论。克里姆林宫的统治者希望,届时要能够让拜恩斯感到高兴,而不是把他吓跑。此外,斯大林经过权衡,还调整了他的方向,把精力从土耳其转向伊朗,因为在当时看来,苏联的扩张在那里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斯大林对伊朗的政策再次试图把重要的战略目标与地区性的以及国内的民族主义动员结合起来。伊朗在二战期间开始被吸引到德国的轨道上。1941年,在希特勒进攻苏联之后,苏军和英军占领了这个国家,并沿着英俄两大帝国在世纪初的利益分界线大致划分了占领区。根据雅尔塔和波茨坦协定,这些军队将在战争结束后六个月内撤出伊朗。不过,在此期间,政治局决定要得到伊朗石油的开采权,并在遭到德黑兰政府拒绝时,决定利用南阿塞拜疆(属伊朗北部)人民对伊朗和西方施压。苏联的阿塞拜疆共和国领导人米尔·贾法尔·巴吉罗夫(Mir Jafar Bagirov),多次请求斯大林利用苏联占领伊朗北部地区的有利形势,实现苏伊两国阿塞拜疆人的“重新统——”。历史学家费尔南多·沙伊德(Fernande Scheid)认为,斯大林决定利用阿塞拜疆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同时又企图玩弄“相当老式的强权政治游戏,在不损害他与自己盟友关系的情况下,捞取尽可能多的好处”。
石油是克里姆林宫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1942年,希特勒的机械化部队向格罗兹尼和巴库的炼油厂猛扑,这让苏联注意到了“争夺石油”这个更广泛的问题。苏联石油部部长尼古拉·巴伊巴科夫(Nikolai Baibakov)回忆说,1944年,斯大林突然问他,要是有机会,西方盟国是否会“彻底击败我们”。如果西方列强让苏联无法得到石油储备,斯大林解释说,那苏联所有的武器都会成为废物。在离开斯大林办公室的时候,巴伊巴科夫在想,苏联需要“很多很多的石油”。
在整个战争及苏联占领伊朗期间,苏联人一直想让他们在伊朗北部的石油开采权合法化。在英国利益集团的支持下,反共的伊朗政府和伊朗议会的多数派,成功挫败了这些企图。1944年8月16日,贝利亚向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报告说,“英国人,可能还有美国人,暗中阻挠把伊朗北部的油田转让给苏联”。报告强调说,“美国在伊朗的俾路支地区开始积极为本国公司争取石油合同”。报告认为,“美国在中东的石油政策的成功,开始侵犯到英国的利益,从而加剧了英美之间的矛盾”。贝利亚建议,关于伊朗北部的石油开采权问题,要争取与伊朗达成协议;他还建议,“苏联应做出决定,参加英美的石油谈判”。最后这个建议暗示苏联可以加入三大国在伊朗的石油俱乐部。
对最后一点斯大林没有理睬,但他实施了第一个。作为苏联战后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伊朗油田的开发,连同苏联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的石油开发,乃是他优先考虑的问题。1944年9月,莫洛托夫的副手、同时也是斯大林的被保护人谢尔盖·卡夫塔拉泽(Sergei Kavtaradze),前往德黑兰要求得到石油开采权。伊朗总理穆罕默德·赛义德(Muhammad Sa'id)顶着巨大的压力,拒绝在战争结束和外国军队完全撤离伊朗之前就进行谈判。1945年6月,苏联对伊朗的政策进入到一个更具侵略性的新阶段。在与莫洛托夫、卡夫塔拉泽和巴吉罗夫这“三驾马车”商量后,斯大林下令在伊朗北部[班达-沙赫(Bender-Shah)和沙希(Shahi)]进行石油勘探,并在9月底开始钻井。
除了石油的重要性之外,斯大林在伊朗的战略意图还在于让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不要靠近苏联边界。驻莫斯科代办乔治·凯南以及驻马什哈德(Mashhad)的英国领事都看出了这一点。后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最重要的是,标准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为了得到石油勘探权而进行的努力,把在波斯的俄国人从热战的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斯大林在伊朗北部的安全准则与在中国新疆和东北的一样,那就是苏联对战略通道的控制以及完全禁止西方公司,甚至是外国侨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