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6/23页)

“我准备向国王提出这一建议,”弗朗西斯说。

“我去向托马斯说。”

修道院的钟声响了。兄弟俩站起了身。

“尽量说服吧,”菲利普说,“要是成功了,托马斯可以回到坎特伯雷——而如果托马斯回来了,沃尔伦·比戈德就完蛋了。”

他们在诺曼底和法兰西王国边界一条河岸边的美丽草地上会面,地点离福莱特瓦勒和维也威洛黑两镇不远。亨利国王带着他的随从先到一步,随后,托马斯在桑斯大主教威廉的陪同下也到了。菲利普在托马斯的队伍里,瞥见了他弟弟弗朗西斯,陪着国王在草地的另一边。

亨利和托马斯已经达成了协议——在理论上。

双方都接受了妥协,和平的亲吻将在贝克特回到英格兰后,在和解的弥撒上给出。然而,在他们俩会面之后,才会说妥。

托马斯策马走到草地中间,把手下全都留在了身后,亨利也照样做了。大家都屏息观望着。

他们谈了好长时间。

别人谁也听不见他们在谈些什么,但大家都能猜到。他们谈着亨利对教会的冒犯,谈着英格兰主教们不服从托马斯的情况,谈着有争议的克拉伦登宪法,谈着托马斯的出走,谈着教皇的作用……起初,菲利普担心他们会大吵一番,就此益发敌对地分手。他们以前曾经接近于达成协议,还像这样会晤过,随后出了什么情况,有什么事伤了一方或双方的自尊,结果便说了些生硬的话,发起火来,互相指责对方不肯让步,他们现在谈得越长,菲利普越乐观。他觉得,要是他们中哪一个想发火,恐怕早就该发了。

酷热的夏日午后开始凉爽了。榆树的影子变长了,投到了河对岸。那种紧张劲简直让人透不过气来。

后来,终于发生了什么事。托马斯动了。

他是要骑马走开吗?不是。他在下马。这意味着什么呢?菲利普屏息注视着。托马斯下了马,走到亨利跟前,在国王脚下跪倒。

国王下了马,拥抱托马斯。

双方的随员们欢呼着,把帽子抛向天空。

菲利普感到泪水涌进了眼睛。冲突解决了——靠的是理智和良好的意愿。事情本该如此。

或许这是未来的征兆。

那是圣诞节,国王发起了脾气。

威廉·汉姆雷吓坏了。他只知道有一个人脾气和亨利国王的一样大,那就是他母亲。亨利简直和她一样吓人。他的模样本来就够让人害怕的了:宽肩膀,厚胸脯和大脑袋;而他一发起火来,他的蓝眼睛会充血,他长着雀斑的脸会涨得通红,他习惯的焦躁不安会变成一只被困的熊的气冲冲的踱步。

他们是在布尔-洛-胡瓦,那是亨利的一片猎场,位于诺曼底海滨的猎园里。亨利本应当高高兴兴的。他喜欢打猎胜过世上的一切,而这里又是他最喜欢的一处地方。但他还是发怒了。原因就是坎特伯雷的托马斯大主教。

“托马斯,托马斯,托马斯!这就是我从你们这些讨厌的高级教士嘴里听到的一切!托马斯正做这个——托马斯正做那个——托马斯侮辱了你——托马斯对你不公平。我烦死托马斯了!”

威廉悄悄打量着大厅里围着圆桌吃着圣诞正餐的伯爵、主教和其他显贵的脸色。他们大多表情紧张。只有一个人面带得意之色,那就是沃尔伦·比戈德。

沃尔伦曾经预言过,亨利很快就会又和托马斯翻脸的。他说,托马斯取得的胜利太有决定意义了,教皇的和平计划逼迫亨利过分屈从了,随着托马斯试图兑现皇家的承诺,他们会再次吵翻的。但沃尔伦并没有向后一靠,等着瞧事态的发展,他一直努力造成他的预言变成现实。靠了威廉的帮助,沃尔伦不断地向亨利告发,托马斯返回英格兰后都在做些什么:带着一队骑士在乡间骑马到处走啦,拜访他的亲信并且策划若干背叛阴谋啦,惩处他流放期间支持国王的教士啦。沃尔伦在向国王转告这些密报之前总要先给它们添些油加些醋,但他说的每件事都有些依据。然而,他却在为已经烧得够旺的火扇风。那些在六年争吵中抛弃了托马斯的人,现在都胆战心惊地过日子,唯恐遭到报复,于是他们都热中于向国王说他的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