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寂寞将星(第3/4页)
原来,这时的武都郡,已经不是三年前的老模样,完全变了天了。两年前,曹操的势力大举进入凉州,不仅牢固控制了河西走廊,而且曹操亲自统兵,对武都原来支持马超的氐族敌对势力,进行彻底的铲除。强悍的氐族首领窦茂及其上万人马被斩尽杀绝。因此,眼下马超来到武都,气氛上的感觉是一片冰冷,而曹操的大将曹洪、曹休,却凭借雄厚资源发起猛烈反攻。在兵员补充和后勤供应两方面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第二年三月,马超和张飞被迫撤退,而吴兰与雷铜二将,却有去无回,战败阵亡了。
满心愿望没实现,还造成两员将领阵亡,马超很失落,更是惭愧,想找机会弥补。一年之后,机会终于来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
机会,就是充当臣僚的领衔者,拥护刘备升级改版,成为汉中王。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在汉中斩杀了曹操委派的主帅夏侯渊,迫使曹操主动撤退,硬生生从曹操手里拿下了汉中。这对刘备而言,意义非同小可,因为这是他与曹操对抗以来,亲自指挥的战斗中,最为辉煌的胜利,充分显示他可以与曹操比肩抗衡。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汉中是当初刘邦养精蓄锐,然后消灭项羽龙腾九天的风水宝地。拿下汉中,岂不是上天有意要自己效法祖先,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吗?而对马超来说,意义同样非同小可,因为这证明自己当初确实没有把人看错,刘备确实就是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报仇愿望的强势英雄。
马超巴不得刘备尽早称王,从而名正言顺地去消灭曹操这个老贼。而刘备也想早点称王,以正名分。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于是当年七月,一幕政治大戏开演。蜀汉一百二十位臣僚联名向东汉朝廷上奏,拥立刘备为汉中王。这道几百字的表章,全文记录在《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中。其中明白标出姓名的前十一位臣僚是: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领衔的第一名,就是马超。而列出的唯一声讨对象,正是刘备的死对头、马超的大仇人曹操。
刘备举行称王大典的土坛遗址,现今还在陕西勉县城东的一座村庄中。十年之前,笔者带领韩国学者前往考察,在鸡鸣犬吠声中,残阳落照之下,我们坐在充满历史沧桑的土坛遗址旁边,进行学术交流。他们问我:“为什么臣僚中领衔的是马超,而不是孔明或关公呢?”
我回答的理由,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是他有特别的身份,曾经是东汉朝廷正式任命的徐州刺史,还被封为都亭侯,不仅在外边很有名,也不是刘备的嫡系。因此,这封表章传出去之后,就可以避免被外人说闲话,说你刘备全靠自己带出来的那一帮哥们,来给你当吹鼓手,当托儿。把名流许靖列在第二名,也是同样的原因。把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三位最亲信的嫡系,列在第五、六、七名,也是同样原因。第二,最先提出向汉朝上奏的创意者,很可能也是马超。他有特别的身份,又有特别的创意,自然该由他来领衔。对马超而言,于公,可以对武都的战场失利做出弥补;于私,又能够为自己向曹操复仇,实实在在向前推进一大步。今天在这里讲马超,回忆十年前在遗址的现场情景,真是岁月如流,让人感慨万千!
但是,马超向曹操本人讨还血债的所有努力,最后还是落空了。为何落了空?因为老天爷不遂人愿啊!就在马超领衔拥立刘备称王的六个月后,建安二十五年(220)的正月,虚岁六十六的大仇人曹操去世了!当事人到了另一个世界,你怎么找他报仇呢?仇人在,没能报仇,还有实实在在的冲动;仇人不在了,没办法当面报仇,就只有空空落落的寂寞了。马超明白:今后的自己,只能在没有仇人的寂寞中度过余生了。
但是,心境无比寂寞的人儿,偏偏还有那不甘寂寞的人来打扰。不甘寂寞的人是谁?就是彭羕。彭羕,这是一位很不得志的官员,才干不小,毛病也不小,一是性格傲,二是说话狂。因为毛病大,所以被外调到小小的江阳郡(治所在今四川省泸州市)去当太守,降级使用。临行前跑去见马超,马超问他为何被外放,准备好言安慰一番。不料彭羕一张嘴就有点吓人:“老家伙做事荒唐无理,还能再说什么啊!”老家伙指的谁?就是君主刘备。接下来的话更加张狂:“你在外,我在内,天下不难搞定啊!”与彭羕心思完全不对路的马超,立即把彭羕的话如实上报,于是彭羕被判处死刑,算是马超寂寞心境中的一个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