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猇亭奇功(第3/5页)

打赢战争,必须熟悉地理;所以讲述战争,也必须紧扣地理,否则很难点中要害。在讲周瑜的时候,笔者已经揭示了赤壁在地理上的种种玄机,现在来说猇亭。猇亭古战场,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长江北岸的虎牙山上,距离三峡东口大约六十到七十华里。据我多次实地考察,发现此处的地形地貌非常之独特,与上游的江段非常不同,确实有玄机,而且是大有玄机。

玄机,藏在江岸之上。此处两岸都有连片的险峰山岚。北岸的虎牙山,与南岸的荆门山,形成隔江对峙的险要形势。特别是北岸的虎牙山一带,岗峦起伏,沟壑纵横,大部队在此难以迅速行动和疏散,如果在此连片安营扎寨,将有遭遇火攻的巨大隐患。

玄机,更藏在江岸之下。此处的江岸,都是陡峭坚硬的山岩,与上游江段平缓柔软的沙滩江岸,形成鲜明对比。乘船从江面上观察,北岸虎牙山的巨大整体山岩,如同墙壁直下江流,相对高度在一百米左右,沿江绵延大约有三华里之遥。山岩呈棕红色,间杂有白色斑纹,如同老虎的牙齿,故而得名。另外,此处的江面宽度,急剧收窄至七百米左右,只有上游江面最宽处的二分之一。所以现今宜昌市的长江公路大桥,就选在这里架设。由于江面急剧收窄,导致此处的江流湍急汹涌。而以往的虎牙山下,还有与江岸岩石同一地质结构的大片礁石群,形成千年险滩,名为虎牙滩,不仅水流湍急,而且暗礁丛生,对往来舟船构成极大威胁。郦道元的《水经注》就说:“江水,又东径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上个世纪,国家整治长江航道,虎牙滩的礁石群被爆破清除,航道的安全才得以保证。由于江岸高峻陡峭,江流又湍急汹涌,暗礁密布,船上的人难以停靠登岸,而岸上的人们也不能顺利下行到江边上船。笔者在实地考察中,曾经沿着陡峭的人工梯级,小心翼翼从岸上下行到水面乘坐摩托艇,发现自己的脚,几乎要触碰到前面那一位的头顶,胆小者根本不敢下去。换言之,江中水路与岸上陆路之间的密切呼应和联系,在此处以上的江段,非常容易建立和形成,而一旦到了这里,就完全无法做到。因此,陆逊在这里,就把对方水军和步军相互策应和支持的强大阵势,彻底打破和截断,从而逼迫对方在北岸之上极为不利的地域,来与自己决战。

陆逊利用自己在此长期镇守因而熟知地理的条件,精心选定猇亭作为巅峰对决之地后,就集中全部力量,在此堵住对方去路,不再后退半步。此前,他已经做到了十六字战略方针的前一半,即“扩大空间,诱敌深入”。现在该来做后一半,即“拖长时间,伺机制敌”了。那么这后一半的实施过程,他做得顺当和轻松吗?

老实说,陆大帅同样做得很不顺当,很不轻松,因为他面临三个方面的巨大压力,用现今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压力山大”。压力来自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压力,首先来自对手刘备。在猇亭受阻前进不得,水陆并进的阵势又被打乱,刘备立即对表现不佳的指挥系统加以改组,重新进行部署。前线总指挥由冯习担任,称为“大督”。先锋官两名:张南、吴班。吴班原来是水军主将,现今降格为步兵第二先锋,这就证明:刘备已经将原来的三路水陆大军,改组为纯粹的一路步兵,集中在猇亭岸上作战。重组完毕,刘备开始频频发起挑战。但是,任你刘备的将士在营前千般怒吼,万般辱骂,陆逊凭借有利地形,顶住高压,就是不和你交手。于是,双方各自四、五万精锐主力,在此一僵持,就从春天僵持到了炎夏六月间!

压力,还来自下属的部下。《三国志·陆逊传》正文,以及裴松之注引《吴书》都记载,当初陆逊主动放弃三峡东口的夷陵要塞,就引起众将官的不满,认为他骨头软,怕刘备,说是“诸将并欲迎击备,逊以为不可。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现今虽然不退了,却又在猇亭只守不攻,当缩头乌龟,众将官更加牢骚不断:“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进攻刘备应该在当初嘛,现今让他进入我们的地盘五六百里,相持长达七八个月,他把要害都守护住了,这个仗还有什么打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