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第7/9页)

最终,布什的政策也为苏联覆灭作出了贡献,但是大多并非出于布什政府的本意,甚至与他们的本意背道而驰。美国采取的行动,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推动波罗的海独立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毋庸置疑,为了拯救政变后的戈尔巴乔夫,美国敦促叶利钦与他合作,这么做阻止了叶利钦全权接管苏联中央,但没有迫使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9月或10月就邦联协议进行谈判,而此时克拉夫丘克和乌克兰其他领导人尚且参加戈尔巴乔夫召开的共和国领导人会议。11月,乌克兰公投前的数周,布什政府继续给叶利钦施压,试图阻止他解散苏联政府,尤其是外交政策部门——外交部。到了11月底,布什政府才允许透露即将承认乌克兰独立的消息,把垂死挣扎的苏联推下悬崖。这一次,布什政府知道他们的行动会产生什么后果。

为什么布什及其顾问要做这些事?布什个人对戈尔巴乔夫有好感,敬重他的为人,认为他是个优秀的政治家,这只是部分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布什政府希望戈尔巴乔夫和苏联尽量延长生命。贝克在1991年初制定的短期目标是从这个奄奄一息的苏联巨人那里获取武器控制和国际关系的最大妥协,这一策略非常奏效。苏联取消对古巴和阿富汗的援助,莫斯科同意大量减少核武库,戈尔巴乔夫还对美国提议和平解决阿以冲突表示支持,这些都是1991年秋天布什的苏联政策的主要功绩。

但是美国最关心的是苏联核武器的安全,华盛顿相信核武器在苏联军方的集中管控下会更加安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和其他美国指挥官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一直与苏军保持合作。在这一点上,布什政府的政策也取得了成功。1991年12月,叶利钦在比亚沃维耶扎致电布什时,首先就告诉他几位斯拉夫总统一致同意对苏联核武器进行联合集中的管控。最后顾忌的是苏联和平解体的问题,尤其是还涉及到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这些拥有核武器的共和国。虽然戈尔巴乔夫非常担忧此事,还做出了悲观的预测,但是苏联没有变成拥有核武器的南斯拉夫。俄罗斯没有成为塞尔维亚,叶利钦也与米洛舍维奇有所不同,他从未试图用武力夺取其他共和国占有的领土,虽然许多俄罗斯人认为这些领土在历史上都属于俄罗斯。

苏联和平解体主要应该归功于叶利钦的政策,以及克拉夫丘克和纳扎尔巴耶夫对俄罗斯少数民族持有的谨慎态度。但是美国对这一进程的贡献也绝非无足轻重。通过与西欧领导人协调立场,布什成功避免了南斯拉夫一幕的重现,当时德国鼓励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争取独立,而其他西方大国还没有拿定主意。在苏联这个问题上,布什把所有西方领导人都拉上,成为他们共同立场的发言人。为了获得西方的认可,共和国领导人在核武器、边境和少数民族问题上只得听从于布什。1991年初秋,贝克说出了美国的期望,获得了苏联共和国领导人的肯定,虽然没落实在字面上。

虽然美国在拯救苏联的战斗中失败了,但是布什政府促成了它的和平解体。这是一个不小的功绩,特别是当你想到其他帝国经历的流血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历史确实走到了终结——并非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美国国务院思想库政策企划局副局长。)在他的畅销书《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中宣称的那样,自由主义获得了最终胜利——而是旧的欧洲帝国消失了。美国因反叛帝国而诞生,并成为全世界殖民主义的头号敌人,没有想到自己主导了被称为最后的世界帝国的解体。自此美国人完成了他们的反帝目标,虽然他们从未有过这个打算。[13]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将1991年看成世界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在后苏联时代的地区,这一点似乎尤为明显。在那里,如今许多国际关系、国内政治和经济趋势还在那一年的阴影下继续发展,一些人把这一年称为“奇迹之年”,还有一些人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将这一年看作”20世纪最重大的地缘政治灾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