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帝国(第2/8页)
乌克兰宣布独立在全苏联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戏剧化地改变了苏联的政治面貌。1990年夏在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宣布主权后,乌克兰宣布主权,现在在所有仍然忠诚于苏联的共和国中,乌克兰带头走向了独立。在乌克兰之前已经宣布独立的波罗的海共和国,以及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共和国都是由反对旧有的共产主义政权的力量掌控着。克拉夫丘克领导下的乌克兰成为第一个在共产党员占主导的议会中宣布独立的国家,如此一来,就为其他由共产主义者和前共产党官员掌控的共和国扫除了走向独立的障碍。8月25日,也就是乌克兰议会宣布独立后的第二天,白俄罗斯随即宣布独立;8月26日,乌克兰另一个邻居摩尔多瓦也宣布独立。遥远的阿塞拜疆在8月30日宣布独立。看着一个又一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不仅是戈尔巴乔夫,就连叶利钦也深感惶恐惊惧。[4]
在8月24日之后先后宣布独立的共和国中,没有一个国家采取了乌克兰模式——以全民投票的方式通过独立宣言,然而,这些共和国都没有立刻脱离苏联的想法。那么,宣布独立能产生什么实际结果呢?暂时来说,宣布主权和宣布独立的主要区别是:如果说宣布主权使共和国法律凌驾于苏联法律之上,那么,宣布独立则使得共和国可以完全将苏联的法律弃之不理,只有共和国的法律才是有效的。共和国的正式独立还意味着他们的领导人将更有权势。[5]
8月24日是一个转折点,不仅因为在这天乌克兰宣布独立,还因为就在这天,3个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独立得到了叶利钦本人的承认。在这天俄罗斯总统签署了三份信函,承认俄罗斯西边邻居的独立,同时没有附加任何条件,也没有就苏联时期的边界问题向3个新独立的国家提出质疑。叶利钦这么做使得数十万的俄罗斯族人被遗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二战后从俄罗斯和苏联边界迁往这几个波罗的海国家。可是他们的担心并不是俄罗斯政府考虑的内容。
新的、民主的俄罗斯拒绝使用武力,拒绝施加经济压力,拒绝用法律或外交手段使波罗的海共和国留在苏联。无论是领土问题,还是少数族裔的权利在那时看起来都不是什么重要的问题。前些年,各共和国俄罗斯社区的许多成员曾反对他们的家乡、他们的国家走向独立,他们加入了由莫斯科资助并且由共产党员掌管的“国际阵线”,该组织支持1991年初莫斯科当局镇压波罗的海国家独立的做法。这一组织的领导人曾公开支持政变,可是现在他们担心遭到当地多数族裔的报复。叶利钦领导下的俄罗斯政府却严重忽视了他们的担忧。俄罗斯的盟友是塔林、里加和维尔纽斯的民主派,而不是和克里姆林宫的保守派站在一起的移居在外的俄罗斯少数族裔。[6]
其他共和国纷纷猜想,波罗的海国家是不是俄罗斯处理其他共和国独立问题的先例。情况很快明朗起来,这并不是俄罗斯的先例。波罗的海国家在叶利钦民主派的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可是对于政变前后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的做法,俄罗斯政府并不予以承认。
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就宣布了独立,比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早许多,可是并没有得到承认。没人清楚乌克兰宣布独立的做法将被俄罗斯人划入哪一类:波罗的海国家,还是格鲁吉亚?考虑到乌克兰议会投票前,叶利钦接到克拉夫丘克电话时的反应比戈尔巴乔夫要平静许多,或许大家会认为乌克兰的地位将得到俄罗斯的尊重和理解。结果却是平静只维持了一个周末。克拉夫丘克星期六致电叶利钦,把情况告诉了他,这就意味着只有等到8月26日星期一,俄罗斯方面才能作出反应。因为政变第一天密谋者承诺要召开的苏联议会终于于8月26日这天在莫斯科召开了。
在开幕式上,来自乌克兰的代表尤金·谢尔巴克朗读了乌克兰独立宣言的俄语译文。他事后认为这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然而,当时他紧张得快说不出话来。一向忙碌的议院忽然沉默至极。他觉得议员的脸色开始变得苍白。戈尔巴乔夫满脸涨红,起身离开了大厅。戈尔巴乔夫忠诚的顾问梅德韦杰夫在日记中写道:那天来自共和国的代表们“异口同声地要求独立,完全无视中央和苏联体系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