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的囚徒(第3/10页)
斯考克罗夫特随即告诉布什总统,这次记者招待会并不成功。记者们对于布什的冷静反应深感惊讶。为了减少负面影响,布什采纳了斯考克罗夫特的建议,中断了他的休假。电视直播了他离开缅因州,前往华盛顿的过程,以此表明他的领导地位和直接参与处理国际危机的态度。形象提升了,但是总统的回应不会有实质性改变。那天美国政府官员最在意的事就是,既要在电视机前表现得态度坚决,又要确保不会刺激政变领导者背弃戈尔巴乔夫所签订的国际条约。科尔告诉布什,他很担心苏联是否会继续撤回驻扎在东德的军队。东欧国家的领导人也对此表示忧虑,因为苏联军队还驻扎在他们的国土上。美国和其同盟国从戈尔巴乔夫身上获得了大量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他的继任者还会服从这些安排吗?[5]
美国领导人早就意识到苏联和西方合作的政策可能难以为继,华盛顿方面对此早有计划。1991年1月,当国务卿贝克听到中央情报局关于苏联最近形势发展的报告后,他对自己的手下说:“伙计们,你们想告诉我什么,是不是说股市要跌了,我们该抛售股票了?”贝克指的是因美苏关系改善而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牛市,不可持续。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抛掉股票’意味着在苏联大踏步地右倾或四分五裂之前,尽可能地从它那儿攫取最大利益。”这种政策一直持续到1991年春夏之季。盖茨在回忆录中写道,斯考克罗夫特在1991年5月31日召开的向总统汇报情况的国家安全通气会上,总结了政变前数月美国政府的对苏政策:“我们的目标是让戈比(戈尔巴乔夫)掌权的时间尽可能地延长,尽我们所能地帮助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执行对我们最有利的对外政策。”
既然戈尔巴乔夫已经失势,美国政府的任务就是确保在他任内达成的协议不要失效。1989年柏林墙轰然倒塌,两德重新统一,这象征着共产主义在东欧的终结。曾经割裂东德和西德的墙会不会被克里姆林宫的新领导人重新竖起?答案无人知晓。
1991年8月19日,就在这一天,布什在录音机里录下了对戈尔巴乔夫温情而怜悯的话语后,他又录下了这么一段话:“我认为我们必须保证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取得的进展不会被推翻。我指的是东欧,是德国的统一,是苏联军队撤出华沙条约成员国,是《华沙条约》本身不再执行。当然,在中东事务方面,苏联的合作也至关重要,我们现在可能还保证不了,谁知道呢?”[6]
从老布什的录音可以听出来,从个人感情来讲,他同情戈尔巴乔夫,可是为了国家利益,有些政策他必须执行,他努力让这两者保持一致。按照他的想法,他及时结束度假,是因为他和他的政府要尽其所能地支持戈尔巴乔夫,帮助他避开政变。最后,布什确认,他已经做到最好了。
布什在那天的日记中,很想回应那些指责他过于支持戈尔巴乔夫的评论。他认为政变恰好验证了他早前对待苏联中央和共和国的政策是正确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就是两方面的代表人物。“如果我们拽出戈尔巴乔夫脚下的地毯,把它抛给叶利钦,那么现在,你就会看到丑陋无比的军事镇压了。”布什在他的日记中这么写道。
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是:当7月戈尔巴乔夫在伦敦请求经济援助时,美国和其盟国是否给予了他足够的支持?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在记者会后和布什进行了通话,并且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向布什提出了他在伦敦也问过科尔的问题:“如果从现在算起,在一个月内,戈尔巴乔夫被推翻,人民抱怨我们做得还不够,到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科尔因为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作用而对其欠下人情,所以他最坚定地支持尽可能多地给予苏联经济援助。布什和马尔罗尼都知道科尔在伦敦召开的“七国集团会议”中所持的立场——科尔比他们更加支持戈尔巴乔夫。然而,科尔随后的心意回转让他们很舒心,科尔表明了态度,他将和美国及“七国集团”的其他成员国保持一致,多多鼓励戈尔巴乔夫,但同时捂紧钱包。马尔罗尼问道:“你难道不觉得戈尔巴乔夫被推翻是因为他和我们走得太近了吗?”布什回答:“对此我毫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