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礼敬(第3/4页)

初瑜听了,低声辩道:“二妹才不倔,不过是性子比我爽利些。”

“那像姐姐?姐姐小时候,主意也挺正。”曹颙低声说道。

初瑜不由轻笑,侧过头来,对丈夫道:“还能像谁?听婆婆说,额驸小时候也同寻常孩子不一般呢……”

那是有原因的,明明心智已经老大不小,再装嫩也不像啊。

可是自家这几个孩子真是古灵精怪,个顶个的,不能当孩子哄,还得摆事实讲道理才行。

夫妻两个低语了两句,便昏昏沉沉地睡去。

一夜无话,曹颙再睁眼时,已经是次日。

窗外还未放白,初瑜已经梳洗完毕,正坐在炕边,给天慧穿衣服。

因为是过节,初瑜的两把头上,插了两套金烤蓝的多福多喜钿,身上穿着嫩绿色的旗装,胸前别了一朵红色绒花,手腕上也绑了五彩丝线。

曹颙起身梳洗了,想起一事,道:“昨儿的粽子,就是用来过节的?”

原来昨儿的粽子好后,晚饭时就上了桌子。虽说糯米还是糯米,小枣还是小枣,但因包的不严实,弄得粽子皮上黏黏糊糊的,卖相实在不佳。

“厨房那边包了不少呢,昨晚端上桌子的,是我同宝格格亲手包的。”初瑜回道。

“是了,什么时候宝雅学会厨艺,那日头才要打东边出来。”曹颙笑着说道。

因怕宝雅一个人没意思,曹颙与初瑜昨儿使人接了她们父子过来,想着一道过节。

宝雅在这边呆了半日,原是要留宿的,不想有个科尔沁的老王妃,住的离宝雅不算太远,算是草原上的邻居。

这老王妃跟着丈夫来朝,听说宝雅在热河,巴巴地使人来请了她们母子过去。

初瑜从炕梢取来一个尺高的盒子,从里面取出一个簇新的香包。这有半个巴掌大,是个宝蓝色底的葫芦样式香包,上面又杏色线绣了喜鹊登梅,葫芦腰身处还缝了两个穗。

初瑜亲手给曹颙系在腰间,道:“晓得额驸不喜欢花香浓的味道,里面装的是薄荷。”

“新缝的?”曹颙看了,皱眉道:“不是让你好好养着么,要是累着了好玩的?”

“无碍了,整日里不是躺着,就是坐着,手中摆弄个针线,还好熬些。”初瑜笑着说道。

都是借口罢了,还是费了心思的,要不然也不会瞒着做这个,不外乎是怕曹颙拦着罢了。

曹颙晓得妻子的脾气,骨子里也是不听劝的。到底是一番心意,再说下去自己也不忍。

端午节,早年间也叫“女儿节”,在家的女孩要穿新衣,出门子的女儿也多在这个时候回娘家。

天慧坐在炕边,从里到外都是簇新的,脖子上,右手腕上,系着用青、白、红、黑、黄五色丝线做成的“长命缕”。

瞧着女儿粉雕玉琢的模样,曹颙忍不住抱起她,在她的小脸蛋上狠狠地亲了一口。

睡了一晚,天慧许是气消了,被曹颙弄得痒痒的,“咯咯”直笑。

初瑜已经拿了一条“长命缕”给丈夫系在左手腕上,道:“额驸,日头要出来,咱们该去给老爷、太太请安了。”

曹颙点点头,抱着天慧,同妻子一道到了主院这边。

廊下,已经有丫鬟、婆子往来穿梭,见曹颙一家三口过来,俯身的俯身,见礼的见礼。

屋子里,传来天佑的声音:“祖母,为何方才不让说话呀?”

“这是老规矩,系‘长命缕’时不能说话,要不有说头。”李氏回道。

已经有丫鬟进了屋子禀告,出来传话,道:“大爷,大奶奶,老爷、太太请您们进去。”

待进了屋子,就见天佑与恒生两个从炕上爬下来。

曹寅与李氏都梳洗完毕,李氏同初瑜一样,头上也添了首饰,胸前别了绒花,看着甚是喜庆。

曹颙放下天慧,跟初瑜一道给曹寅夫妇请安见过。

因是过节,早饭就摆在这边,一家人一块用。

别人家的规矩,多是女眷不能上桌,媳妇不能上桌。曹家上房人口少,初瑜这个媳妇身份又尊贵,一年到头也在一桌子上吃不了几次,就没有那么多约束。

曹寅为家长,独自坐了正座,东侧依次是李氏是天佑,西侧是曹颙与初瑜,下首是天慧与恒生。

除了荤素小菜,与几样粥点外,摆上来的还有三、四样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