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逐鹿中原,天朝初建的历史博弈(第6/11页)

李渊基本完成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真正的统一大业,奠基了唐王朝,被称为“拨乱之主”。

兔死狗烹,开国功臣命归西

刘文静是李渊建唐过程中的一位功绩卓著的人物,他作为反隋建唐起义的发起人之一,可以说是开国功臣。刘文静,字肇仁,彭城人,后移居到武功县,他胸怀大志,拥有独到的政治见解,是秦王府集团的重要人物。

在晋阳起兵前,刘文静就和李世民成为好友,两个人来往甚密。大业末年,那时的刘文静还是晋阳令,裴寂是他的好友。因为他与李密有亲戚关系,所以受到连坐。李世民认为他是个人才,便暗中与他来往。从这之后,刘文静逐渐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而他的朋友裴寂也成了李渊身边的重要人物。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大业年间担任晋阳宫的副监,李渊任留守的时候,两个人感情十分密切。李渊建唐后,裴寂在武德年间一直是他的亲信。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刘文静参加了李渊晋阳起兵反隋的秘密计划。后来李渊把他与李世民、裴寂列为第一等功臣。晋阳起兵之后,刘文静担任李渊的大将军府司马,奉命出使突厥,出色地完成了联络突厥的使命。此后,刘文静又担当了对付河东隋将屈突通的重任,保证了李渊向关中顺利进军。刘文静在隋末唐初是一位风云人物,为李渊反隋建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渊刚刚登基称帝的时候,喜欢和朝臣们坐在一起吃饭,没有君臣之分,十分平易近人。刘文静见状,劝谏唐高祖李渊应该注意君臣之礼,他觉得如果皇帝和大臣在座位上没有分别,早晚会出大事。但是李渊却不以为然,觉得刘文静有些小题大做,还用汉光武帝与严子陵同睡一张床的事情举例。李渊说:“这些大臣都是开国元勋,而且德高望重,不同于一般人,当年的友情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忘记呢?你多虑了。”刘文静只好自讨没趣地退下了。刘文静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无法融入李渊的关系圈,再加上裴寂此时与刘文静有了隔阂,经常在李渊面前说刘文静的坏话,使得李渊越来越不喜欢他。

其实,刘文静与裴寂之间的矛盾在唐朝建立之初就已经出现了。这两个人同样是开国功臣,但是受到的待遇却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刘文静被唐高祖封为纳言,而裴寂则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他们两人都官至宰相。李渊非常宠信裴寂,当时的满朝文武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每次上朝都会让裴寂与自己同座,还让他进卧室,对他无话不谈,称呼他为裴监而不叫他的名字。裴寂在讨伐刘武周的时候,曾经惨败,丢掉了晋州以北。然而李渊不仅没有处罚裴寂,还劝慰他不要太难过,让他镇守河东。当刘文静在攻打薛举遭遇惨败时,却被李渊处以“除名”的惩罚。刘文静在刚起兵的时候和裴寂的名望相同,但是他认为自己在多年的征战中,无论是才干还是军功都在裴寂之上,可现在虽然都是宰相,待遇却远在裴寂之下。他见李渊的奖赏如此不公平,心中十分不悦,但也不敢说出来,只能闷闷不乐。

有一次,刘文静和弟弟刘文起在家喝酒谈心,酒过三巡,他想起自己和裴寂的不同境遇,觉得心里十分委屈,就借着酒劲儿跟弟弟发牢骚,情绪激动到无法控制,拔出身上的佩刀砍在屋里的柱子上,喊道:“我迟早要杀了裴寂一解心头之恨!”过了一段时间,刘文静遇到了几件怪事,便怀疑是家中闹鬼,于是找来巫师神婆来施法驱邪。这两件反常的事情被刘文静的小妾看到了,正好那时她因为争风吃醋失宠于刘文静,心中十分不满,就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她的哥哥觉得刘文静可能要造反,怕自己被连累,急忙向朝廷告发此事。

李渊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派裴寂和萧璃调查此事。刘文静对李渊说:“起义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司马,和裴寂的地位差不多,但是如今裴寂成了仆射,居于首相位置,我追随您东征西讨,受封却如此不同,确实心中有些失望和不满,但是要杀裴寂真的只是酒后的胡话,还请皇上宽恕。”萧璃与大臣李纲也极力证实,刘文静只是一时酒后失言并没有谋反之心,向唐高祖求情。李渊看完奏章后,对此不以为然,没有丝毫怜悯。他对群臣说:“刘文静此言,显然是要谋反,绝对不能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