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北洋时代(第6/8页)

答:过去我们受的教育,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利益都是相对的,是绝对冲突的。但你要知道,列强首先都希望中国安定下来,对他有好处。因为这样一个大市场,只有不发生冲突,他才能从中得到贸易投资的最大利益。另外,列强也不希望某个国家独占中国,大家有利益共同享受。当时日本的力量很强大,英美法不愿意让日本独占中国利益,所以采取门户开放的政策。这是他们愿意放弃的一个原因。

同时,不要受过去那种观念影响,列强不想中国现代化?不对。你看看世界史,贸易利益、投资利益,最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殖民地附属国在他们的投资贸易当中反而占的比重比较小,这是事实。中国要是发展起来,对这些国家不是没有好处的。不要简单认为,他们就是想消灭中国,使中国永远是个贫穷国家。不要简单地看这个问题。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同样也会得到好处。比如当时中国对国外投资是没有抵抗能力的,甲午战争后的条约有一条,外国可以在中国口岸随便设厂制造各种产品。这是不平等,但对中国的发展很有好处,不平等条约里面有些是合理要求。因为让列强设厂制造各种产品,相应的对中国公民也要开放,那样中国的产业就可以发展起来。比如当时金融业比现在还要开放,一般以为中国金融完全受列强支配,其实不完全这样。三十年代,上海是远东最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东京还远远排不上队,这是中国经济很大的成就。你以为都是洋人的资本吗?不,根据经济学家研究,当时上海的资本当中,中国人的资本占多数。所以,开放不都是错误的。

你刚才没有仔细听,我只讲两个半小时,不会重复你小学到中学已经学过的所有内容,没有必要。我刚才有讲,为什么当时会乱,“除了军阀当时本身的战争外”。不是我不承认,而是可以忽略不讲,我讲了,当时战争的影响不是那么大,所以经济发展还是一直前进的,同时还是真正让民间资本唱主角,真正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才有一开始我讲的经济方面的成就。

6.您对北洋时期的普通民众的思想状态怎么看,比如鲁迅笔下麻木愚昧的人物能代表那时的国民吗?当时那些底层民众的思想状态怎样影响了历史?

答:过去我们受到的教育,都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批评。那样错了。我想,一个合格的国家是让公民不受干扰、自由自在生活的国家,政府只管自己的事,不要去干扰普通民众的生活,私生活领域更是,那就是合格的现代社会。作为文学家或思想家,可以从自己的立场批判各种社会现象,比如鲁迅当时批判国民性,你想,当时的所谓的知识阶层和领袖精英的水平都那么低,怎么能埋怨百姓不懂这个。其实是你带错路了,采取的决策就不对,不符合社会的方向。另外,任何时候都有社会分工,政治就是一个职业,应该让一部分人去管,但公民应该有权利有责任管住这些政治家,通过投票决定是不是相信。他只关心自己是非常正常的。假如去调查社会也是这样,公民最关心我的职业我的生活,这是公民最正常的状态。你可以批判他麻木不仁不关心国家,但他非常清楚某个官员是不是真心实意为他服务,他这个觉悟很高。提高到政治学的理论,就是公民为什么要组织政府。在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里都说得清楚,公民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才需要政府。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上位置要摆对,不要对普通百姓提出过高要求。

7.从您今晚的演讲,发现你的思想充斥了两点,一个是自由,一个是分权。这也是中国各种网络各种论坛比较热门的话题。你对北洋时代的看法,我都有不同看法。你说北洋时期的经济,我相当不认同,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好不好,如果光从增长率来看,非常不合理不科学。虽然教科书从小到大给我们灌输北洋时代黑暗,这说得有点过分。但不可否认在那个时代中国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证,难道就因为13%的增长率就说它的经济好?第二,你说北洋的教育体制,的确不能否定近现代的教育思想家都在那个时代产生,但也要看到,在中国基本没有科学和教育基础的情况下,这些所谓的思想家都是它的成果,而当我们聚焦在需要一个国家基础、需要提供自然科学或工程科学的情况下,北洋时代的中国基本可以为零。二十世纪前二十年是自然科学大爆发的时期,但这个时期基本没有中国人的声音。这是值得反思的。我总结了一下,难道一定要非常自由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才能发展很好?我觉得要从一个国家的国情来考虑。我不算愤青,都是经过思考得到的结果。中国的国情和西方的确是不一样的,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时候只有几千万人,那时他们的民族各种思想都比较统一。而中国就不一样,你刚才说的权力的制约,的确一个人独裁会造成国家灾难,但如果权力太分散,中国最混乱最黑暗的时代和北洋一样都有个共同特点,军阀混战。当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保证公民基本权利的时候,我们还在说权力分散,是不是不负责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