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4/12页)
梁经纶:“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这个时候突然来见我,绝不是跟我谈什么币制改革。”
“不管他谈什么,你只跟他谈币制改革。”曾可达当然知道梁经纶此刻内心的纠缠,可自己不能陷入这种纠缠,说完这句立刻向门外走去。
走出门,曾可达又突然停住了,慢慢转回身。
站在门外,他发现梁经纶不知何时也转了身,在望着窗外。
“经纶同志。”
梁经纶又慢慢转过了身,只望着他。
曾可达:“我刚才说了,组织永远和你在一起。现在,我代表铁血救国会,重申一下建丰同志今年3月的指示:‘目前国民党已经彻底腐化,毫无战斗能力,失去全国人民的拥护,而共产党赤化不适宜中国。中国的未来应该属于我们有志气、有牺牲精神的青年们,这些青年一旦组织行动起来,就可以洒热血、抛头颅!’团结好方孟敖,执行‘孔雀东南飞’行动。”
“方孟敖如果真有共产党的背景呢?”
“不能再纠缠这个问题了!”曾可达的手短促地劈了一下,“建丰同志的指示已经很明确,‘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关键是用好’。”
“怎么用好?”梁经纶此刻竟也如此固执。
“学习建丰同志,不要儿女情长!”曾可达必须点破梁经纶心里那一层隐衷了。
梁经纶被震在那里。
曾可达的目光柔和了许多:“天降大任哪……作为同志,只代表个人,我也赠你一句话吧。”
梁经纶只得望着他。
“‘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停顿了片刻,曾可达又加了一句,“‘大丈夫何患无妻’!”
这可是两句话了。
说完这两句话,曾可达毅然转身,这次是真的下楼了。
一层楼梯口旁,那两个中正学社的学生站在那里,显然不只是守卫,看神态是有急事向梁经纶汇报。看见曾可达下楼,同时肃正,行青年军礼!
快步中曾可达摆了摆手:“辛苦了,注意梁经纶同志的安全。”
“可达同志!”是那个叫欧阳的中正学社学生,“学联的人都聚集在燕大图书馆,等梁教授去安排明天的事。”
曾可达停住了脚步:“你们安排一些人先去,注意有没有共产党学委的人在操纵。梁经纶同志暂时还去不了。”
“明白!”
不止在北平,在全中国所有的大学里,燕京大学图书馆都是建筑规模最大、藏书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仅这个阅览大厅就能同时容纳数百人查阅图书资料。
1948年的暑期,尽管战乱,尽管经济困难,由于美国方面保证了教学经费,燕大应期毕业的还是拿到了毕业证,已经离校。尚未毕业的也不急着赶论文,晚九点了,图书馆不应该有这么多学生。
图书馆的管理员、助理管理员也都赶来了,登记借书。
有登记借了书坐到桌前看的,有不登记借书只是坐在那里的。
有站在架前翻书的,有不翻书只在书架前徜徉的。
好在都很安静,这是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规矩,已经形成传统。同学间只是“道路以目”,大家都在等,也都在互相观察。
谁也不知道有哪些人是共产党学生。
谁也不知道有哪些人是国民党学生。
共同的名义是学联的学生。
许多人更不知道的是,共产党学委发展的党员学生是在等梁经纶,国民党中正学社发展的学生也是在等梁经纶。
梁经纶这时却困在外文书店楼上,来不了。
“严主任,您回来了?”一个管理员轻轻的一句话,立刻打破了寂静。
几双眼睛惊诧地望向图书馆大门口。
另几双眼睛也惊诧地望向图书馆大门口。
——前几天接到校方通知,图书馆主任严春明教授已经辞去燕大的教职,说是回了天津南开,这时却突然出现了!
惊诧望他的有共产党学生,三五人。
惊诧望他的有国民党学生,二三人。
那三五人都是共产党学委燕京大学支部的骨干。
那二三人都是中正学社燕京大学的骨干。
还有好些共产党学生和国民党学生并不知道严春明的身份。
“还有些善后工作要移交。你们忙吧。”严春明回答得很简短。
和往日一样,他提着那只在法国留学时用奖学金买的、据说是19世纪手工制作的路易威登公文皮包,反着古旧的皮光,静静地从书架间、书桌前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