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1页)

“我的元首,意大利海军目前停靠的地方,处于马耳他要塞炮火的打击范围内。我们必须下决心放弃科西嘉岛和撒丁岛。还有消息传来,我们原来的盟友,如今已在着手加入敌方作战了。”

希特勒不由矍然变色,眼神惊疑不定,连眉梢都微微挂上了汗珠。可是卡纳里斯仍在兀自讲着:“至于意大利领袖所宣称的新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他耸耸肩,“目前没有任何一个中立国家,连西班牙都算在内,答应建立外交关系。我很遗憾,我的元首,但是我觉得他们不会这么干了。”

“你觉得?”希特勒雷霆震怒,“你觉得?你跟我那些将领们一样狗屁不是!我听他们的,然后怎么样?一溃千里!”他又转向正十足戒备的墨索里尼,手搭在他的肩膀上道,“意大利的领袖身在此地,靠的是最高指挥部吗?不!他之所以能站在这儿,是因为我一再主张要建设一支特种部队;是因为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才是上上之策!”

戈培尔局促不安,希姆莱照旧气定神闲,高深莫测。只有卡纳里斯寸步不让:“我绝没有任何非议您的意思,我的元首。”

希特勒已经移步窗边,背手远眺:“对这类的事情,我有一种本能。我很清楚这些事情可以获得多大成功。只要有一批勇士,就没什么不敢做的。”他又回转身子,面向众人,“没有我,就不会有大萨索峰的成功,因为没有我,就不会有斯科尔策尼。”他口气笃定,简直像是在宣讲《圣经》的金科玉律,“我并不想让你下不来台,将军阁下。但不管怎么说吧,近来您跟您的谍报局,可曾有什么成果啊?我怎么觉得你们净搞出类似多赫南伊那样的叛徒来了呢?”

汉斯・冯・多赫南伊一度供职于德国军事谍报局,四月因叛国罪被捕。

卡纳里斯如履薄冰,脸色从不曾如此惨白,说道:“我的元首,我实在并非……”

希特勒不再理会他,转而问希姆莱:“你呢,党卫军领袖——你是怎么想的?”

“感佩之至,我的元首,”希姆莱道,“五体投地。然而我还是稍稍抱有一些想法。毕竟,斯科尔策尼是党卫军军官。换言之,我本以为像大萨索峰这类行动,应属于勃兰登堡的分内之事才是。”

他所指的是勃兰登堡部队。这是一支战争早期组建,用以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该部队的行动应由军事谍报局专司突袭的二处负责。尽管卡纳里斯为之颇费心血,这支精英力量却被耗费在苏联后方的游击战斗中,且收效甚微。

“一点儿没错,”希特勒说,“你那些勃兰登堡军中骄子们又有什么斩获啊?只怕是连念叨他们一下,都是浪费时间罢了。”他此刻再次暴怒起来。每每如是,他那巨细靡遗的记忆似乎就大放光彩。

“最初组建的时候,这个勃兰登堡部队还叫做特务连,我记得第一任指挥官冯・西普尔说,待到部队练成,他们能把魔鬼从地狱里揪出来。多讽刺啊,将军阁下,在我记忆里,似乎把领袖带回来的不是他们吧。还得我自己去安排。”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眼里冒火,细汗满面。“一事无成!”他大叫道,“你们完全一事无成!你们有那些士兵、那些装备,完全应该能把丘吉尔给我从英国抓过来才对。”

希特勒的目光从他们身上一一扫过,四下寂然。“我说得不对?”

墨索里尼心下惴惴,戈培尔连连点头。希姆莱却火上浇油,不咸不淡道:“太对了,我的元首。您把领袖接出了大萨索峰,这件事让我们看到,无论是什么样的奇迹,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不错。”希特勒再次平静下来,“那这正是个让军事谍报局一展雄风的绝好机会,将军阁下。”

卡纳里斯闻言愣住了:“我的元首,您意下是……”

“英国敢死队袭击了隆美尔的非洲总部,”希特勒说,“类似的部队还多次对法国沿岸实施了突袭。我相信德意志的小伙子丝毫不逊于他们,是吧?”他拍拍卡纳里斯的肩膀,和蔼地说,“考虑考虑,将军阁下,行动起来。相信你一定马到成功。”他又问希姆莱,“你同意吧,党卫军的领袖阁下?”

“当然,”希姆莱毫不犹豫道,“只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军事谍报局尽可一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