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韩国戚与赵皇亲(第3/12页)
赵汝愚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句:“他又有什么大功。”
刘弼转身就把这句话告诉了韩侂胄。韩国戚大怒:“好你个赵汝愚,老子没有大功也没有过失,为什么人前背后一点体面都不给我留,你凭什么如此轻贱鄙视我?!”
但是转瞬之间他又平静了下来。
刘弼是不是在挑拨……带着这个疑问,韩侂胄决定亲自去试探一下。他郑重地前去拜谒赵汝愚,希望能有个好结果,这算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也是给赵汝愚一个机会。
按说政变刚刚成功,两人还是战友的关系,赵汝愚无论如何也得亲近些才是。不料新首相正襟危坐,岸然不语。
韩侂胄很快就告辞了。出来后,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刘知合没有诳我。”很好,从此之后,他知道该怎么办了。
赵汝愚,有你没我!
赵皇亲轻轻地挥挥手,打发走了韩国戚,仿佛挥袖拂散了一只苍蝇一样,只有轻松没有不安。随后,他集中精力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宏图伟业。
他马上就要和开天辟地以来不出一掌之数的大圣人合作,改造国朝扭转乾坤了,哪有空理会一个小小的外戚、一个皇家服务员?
这是他的心思。平心而论,他实在是太轻贱韩侂胄了,视其如小人厮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半点的尊重。这样做,不仅韩同伙伤心生气,连旁观者都看不下去了。也有几位大人物,如工部侍郎、知临安府徐谊,劝赵汝愚厚待韩侂胄,使其心满意足,然后疏远就是,有什么害处吗?
节度使虽然恩数同于执政,俸禄高于宰相,毕竟只是一介粗官,连太监都兼职过,何必这样吝啬。
赵皇亲不为所动。
国子司业叶适也同样劝他。叶适,字正则,世称水心先生,是南宋儒家重要分支永嘉学派的领袖,在某种程度上能与朱圣人分庭抗礼,当然,后世的影响力上就是另一回事了。他的话不可谓不重,赵汝愚想了想,既然叶领袖都说话了,怎么都得给点面子。
几天之后,有旨晋升韩侂胄为承宣使。
终于升官了……效果却是火上浇油,让韩侂胄暴跳了起来。他原本是防御使,很低,升两级之后是承宣使,再升一级才是节度使。也就是说,赵汝愚仍然是卡了他一级,说什么都不让他摸着节度使的边儿,让他眼巴巴地看着,就是爬不上去。这算是什么,逗我玩儿,拿我开涮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
韩国戚怒了,他拒绝承宣使,只迁一官去当观察使。这是再明白不过的撮火行为。你不是压我一级吗,我偏偏再降一级,这样你觉得如何,高兴了吧?
消息传来,赵汝愚觉得自己是有些过分了,随后,派人去转达了一下抚慰之意。小韩,都是为国家服务,不要怄气,不要计较,要以国事为重,个人待遇是小事……换来的是韩国戚的冷嘲热讽,不逊之语。到这时,赵汝愚终于有点蒙了。
国朝史上首相刚刚上任就被小吏挑衅的事太少了。这个小小的服务生到底想干什么?怎么敢跟帝国精英叫板?
韩侂胄有自己的凭借。在他来看,他有两个非常大的优势:
第一,他是外戚。自古外戚篡权的事屡出不鲜,是很多王朝的噩梦,亦为各代当权者提防。这的确不假,可是与皇亲比起来,他就是好的了。外戚弄权是国贼,做得成功的话,会把持朝政十几年,或者一两代。可是皇家宗室成员一旦得权的话,就会导致篡位。
就像宋初时赵大猝死,赵二登基,之后一连九个皇帝都出自赵二血脉。
这远比外戚可怕百倍。
第二,双方的职务对比。赵汝愚是首相,他位高权重,与一个小小的服务员有天差地远之别。可是,换一个角度看,知合门事交通内廷,深入后宫,与皇帝更加接近,可以随时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首相就不成了,他每一次想和皇帝相处,都会万众瞩目。史上很多大事,都会在这种情况下决定。
韩侂胄坐拥这两大先天优势,觉得有充分的体力能和赵汝愚掰手腕儿。但是真正决定动手之后,他突然有点儿茫然。
赵汝愚不是留正。留正在光宗朝有太多的劣迹让人心烦,扳倒他可以用挑拨的手段,并能迅速见效。可赵汝愚刚刚立有拥立大功,还素有贤名,这得怎么操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