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踏破贺兰山缺(第4/11页)

岳飞对张俊的退兵毫无知觉,他根本不会想到当大家齐头并进时,突然间同伴们会不约而同地向后退一步,把他晾在了最前线。

他的部队向北面的纵深处不断前进,离他越来越远。他身边的军队很少,连最精锐的亲兵背嵬军都派给了张宪部。可以说,这是他最虚弱的时候,而他的大本营位置却暴露了。

岳飞这时驻扎在颍昌府东南端的郾城县内,按理说,他的正北方有张宪、王贵两支部队遮挡,足够安全了,侧翼则有张俊、王德,再向东还有韩世忠,无论如何谈不到个人安危。可这一次金兀术的动作神速,他比岳飞先一步知道了张俊退兵的消息,更准确地掌握了岳飞的所在地。

那还等什么?突如其来的好运!金兀术用最快的速度集结了一万五千骑兵,从小路绕过岳飞的先头部队,直奔郾城。

斩首行动。

岳飞是整个岳家军的灵魂,只要杀掉他,局势立即扭转。计算精确,执行得也非常完美,一万五千铁骑昼夜赶路,距离郾城还有二十里时才被发现。这么近的距离,面对相当于岳家军全军五分之一的力量的军队,让岳飞仓促之间怎么应对?

退吗?

先不说能不能在金军骑兵的追逐下逃脱。只要岳飞选择退却,对全军士气的打击就是灾难性的。多年来战无不胜,光凭他的名字就能让黄河对岸的义军们走上战场。而他面对金军的挑战却避开的话,这是难以想象的!

这和近代史上以色列总理拉宾的遭遇是一样的。作为战争中以色列最强的将军,拉宾永远不穿防弹衣,哪怕遭遇暗杀时也一样,他必须挺起胸膛。

岳飞选择迎战,他派出了为数不多的背嵬军亲兵,连同游奕军骑兵一起迎向郾城北二十里开外的金军。战斗在下午申时爆发,在人数上占绝对劣势的岳家军面对的不只是过万的女真人,那里面还包括了金军的两大主力。

拐子马和铁浮屠。

拐子马是轻骑兵,临阵时从两翼出击,左右穿插,出没于敌方侧翼或纵深,由于速度快变化多,往往出奇制胜。

铁浮屠是重装骑兵,从战马至骑士全都裹着厚重的铁甲,这是五代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战械,按说它笨重迟钝,极大地限制了骑兵的机动性。但是反方向思考一下,如果它的敌人都是步兵,那么就算是负重的战马也仍然有速度优势吧!

在这种优势下,再把如此重装的战马每三匹用粗链连在一起,进退一致,那么它们的冲击力是怎样的?对步兵而言,它们的威胁达到了什么程度?它们是噩梦、是钢铁洪流,它们冲来时居高临下,骑士们不必动用刀枪,光是战马的重铠都能轻易地把步兵撞倒、踩死、碾碎。

这两种骑兵的配置优劣互补,形成了一个从力量到速度,从冲击到重压都非常完美的攻击体系。它们临阵时,女真人从来没有败过。

在七月闷热的一个午后,宋军步兵们举着大斧、提刀,还有长柄尖刃的麻扎刀迎着金军这支钢铁洪流冲上去了。对金军而言,这样的装备没有什么新奇,敢于直面迎战也不是开天辟地只此一次,他们见过的敌人多了,迎战的、逃跑的片刻之后都不过是血肉模糊的尸体,没有什么区别。可当两军相接时,金军却突然间措手不及。

宋军步兵们突然间伏低了身体,冲向了铁浮屠身下大片的阴影地带。那样子很像是省略掉与敌拼杀等环节,直接往马蹄上凑。这是在搞什么,嫌死得不够快吗?可下一瞬间,铁浮屠成片地倒了下去,那些最先接触地面的铁浮屠一定会恍然大悟,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

他们和岳家军的士兵们零距离接触,血肉铁甲钢刀叠压在一起,双方的士兵死了很多。唯一的区别是金军死时带着无法掩饰的惊恐表情,而岳飞的士兵们流露的是骄傲的表情!

岳飞的步兵们用自杀式的攻击发现了铁浮屠唯一的破绽。这些铁铠包裹的怪物的确坚不可摧,为了坚固、坚固再坚固,他们完全放弃了机动性,串联在一起冲锋—问题就出在冲锋这一点上。虽然他们连人带马用铁甲包裹得十分严密,甚至连眼罩都戴了,但他们却不可能让马穿上铁靴子!

这是唯一的破绽。试问要怎样接近那些赤裸裸、原生态的马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