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淮西军变(第3/8页)

众多大臣、亲眷的劝说都没法平息他的愤怒!他要报复,要让金国付出代价,血债血偿。这一刻,他决心要女真人亡国灭种!

为此,赵构宣召岳飞。

两人在内殿见面谈话,内容很古怪,是关于马的。这段时期,赵构似乎对马非常感兴趣。他先是和张浚聊了一次,说自己不用看到马,只要听到马蹄声,就能知道马的性格、特长。这次,他和岳飞聊天,岳飞重点介绍了一下自己养马的经验。

简单地说,岳飞认为好马必须吃得精、喝得好、起步慢、后劲足,而劣马正好与之相反。赵构听后连连点头。之后,不论在什么场合,赵构都宣称岳飞的心性愈加完善,是真正的国之栋梁。再之后,赵构起程去建康。一路上,韩世忠、杨沂中、岳飞等人都随行护驾。岳飞这个最外围的将领,又一次被单独召见。

两人再次密谈,赵构只说了一句话:“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

岳飞心神激荡,他的夙愿实现了,集全国兵力北伐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这条命令一生效,他将拥有南宋绝大多数兵力的指挥权!

尤其是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这支军队将划归到他的名下。这就是上次两人所谈的养马秘诀的隐晦含义,所谓“吃得精、喝得好”,是指想让马儿跑,必须得给马儿加料,得给岳家军增兵;“起步慢、后劲足”,是指增兵之后的效果,不能只看一时,北伐是长远大计,要有充足的耐心。

南宋的开国皇帝和中兴的最强将领终于在这一刻走到了一起。

这时是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三月初九。赵构、岳飞两人非常机密地达成了思想上的统一,同时紧锣密鼓地进行实际操作。

他们正走在去建康的路上,此行的目的就是去夺刘光世的兵权。

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实力强盛,达五万两千人左右,曾经是南宋军方编制最大的一支部队。这种力量,驻扎在边境线上,以刘光世这种心性的人为首,参照以往叛逃到伪齐的各支部队的教训,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危险。

极度危险,连经典招数都不能用。比如说召刘光世进京陛见,当场拿下,人命兵权双丰收,这招儿不能用,小心刘光世立即过江,根本不奉诏。

大衙内对官场勾当实在太清楚了,几乎所有肮脏、污秽、阴险、下流的招数他都……用过。不是了解,是用过!所以,别想投机取巧。

这时,赵构带着杨沂中、韩世忠、岳飞等军中猛将,一起去压服刘光世,并且在起程前还特意给刘光世去了封信。说:“爱卿,你‘忠贯神明,功存社稷’,我是非常信赖你的。现在,有些话很重要、很复杂,我要当面与你谈,你在建康等着我。”

凡此种种,赵构亲自上阵,给岳飞铺路。

岳飞非常感动,他在密谈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十日,写了份奏章,把感激之情和对军国大事的思考都一一表达出来。

这份奏章非常著名,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是谢恩,可以忽略。

第二段是战争策略及步骤。岳飞说,他会直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此三地在手,号令五路叛将,逼迫刘豫放弃开封旧都,渡黄河,退守河北。

这时,京畿、陕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由韩世忠、张俊负责。

上面的内容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要点:一、战争初步规划到黄河南岸,以收复旧京开封在内的土地为限,也就是目前伪齐所占领的那部分;二、除了京东路由韩世忠、张俊两人负责之外,岳飞总领天下战区,“宣抚诸路”。

等于天下兵马大元帅了。

第三段,“……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

岳飞如是说。

后世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岳飞是个政治上的白痴,只知为国进取,不知明哲保身,才导致了他后来的悲剧。看看上文,还这样说吗?岳飞何等聪明,这点尽人皆知的小事还能不懂?他深知总领天下兵权是件多么招忌的事,没成功之前就先声明,一旦事情完成,立即回归山野,连官都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