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西南决战仙人关(第6/8页)
这时,秦岭上满山遍野都是大石头,第二隘居高临下的位置,造成了女真大兵们的悲剧。
限于木质投石器的使用寿命,“流星雨”终于停了。金兀术欲哭无泪、血灌瞳仁,下令骑兵出击,踏平第二隘!当然,在这之前还得再清理一下场地。
地面上全是大石头……
二十九日的黄昏,女真骑兵终于排成阵势,向宋军阵地发起进攻。这时,残阳似血,士气正旺。凭着女真人二十年的征战惯例,这种情况下,他们定会无可阻挡,眼前这条临时屏障必将一击可破。
金骑拼命冲锋。冲到半路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小事,这件事他们很久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了。宋军居然离开第二隘,出来和他们平地野战!
这些宋军数量不少,足有几千。毕竟杀金坪一带地势狭长而散阔,多少人都能容得下。看脚下,女真骑兵们很轻松,宋朝人没有马,都是用脚在跑,这一点足以决定此战的结局。不过,看到这帮人手里的家伙,女真大兵们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宋军手里的武器不大常见,它在唐朝之前叫“斩马剑”,唐朝之后叫“陌刀”。
《唐六典》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这种刀长一丈,施两刃,唐朝时一丈为十尺或九尺,每尺合现代三十厘米,也就是说这种刀长至少两米以上。这种武器要是用在战场上,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它的厉害之处——
一刀下去,人马俱碎!
这种武器是女真人的另一个噩梦。陌刀与神臂弓是工艺、智慧的体现,是科技先进的汉民族对付野蛮民族的两大利器。它们一个可以远攻,另一个可以近战,是蛮力和所谓的勇气无法媲美的。
这天傍晚,宋军由将军杨政率领,举刀冲向金军的骑兵阵容。之后,血肉横飞,一片混乱。女真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最引以为傲的骑兵,在怨愤了大半天、积蓄了足够的怒火动力之后,居然被砍成了一块块的碎肉,而且还是被他们认定的最软弱的民族砍的!
天黑了,金兀术的心凉了,他传令收兵。
二十九日,金军以惨败收场。
三十日,金军的进攻指挥权明显地落到了撒离喝的手里,他们用的是饶风关实验成功的那种很蠢的绝招。金军不骑马了,变成了步兵。
这些人走得很慢。在山道上,队伍排列得非常整齐。这很好,宋军方面的射手们习惯性地开弓就射,准确命中,可倒下的人却不多。
神臂弓失效了?
宋军接着再射,终于有倒下的了。可是,他们却发现倒下来的金军居然还在移动。怪事,从来没有过的事!再打下去,接触多了,宋军才发现了原因。原来,金军居然每个人都披着双层重甲,队伍用铁钩前后钩连着,形成了一个庞大、臃肿但又牢不可破的整体。哪怕再慢,他们也会坚定地向第二隘推进。
重甲,前面说过是六十九斤一副,双层就是接近一百四十斤,加上刀枪,再加上身边同伴的重量,这种负重是不可思议的,同时还得不断推进,并且随时准备和宋军肉搏。
撒离喝对敌我双方都极其凶狠。
这一天,他骑着马在半山腰看了好一会儿,根据经验,他觉得第二隘应该快坚持不住了,它只是临时修筑的屏障,不可能比饶风关、和尚原本阵还坚固。并且,从指挥官的角度来考虑,再撑下去也会得不偿失,毕竟吴玠还有仙人关天险,没必要在这里耗尽一切。
想到这里,他提前发表了获胜感言:“吾得之矣!”说完转身回营,静等喜讯。这是一种风度,是主帅、决策者才会有的潇洒。
他在炫耀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预判能力。
可惜的是,他失误了,金军强攻到底,也没能突破第二隘。这条临时修筑的堡垒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堑。
撒离喝惊诧万分,他不觉得自己的判断有误,可事实的确如此,怎么搞的?其实在第二隘里,吴璘也快到极限了。
面对金军的强攻,吴璘的一些部下动摇了,他们建议后撤,毕竟屏障的险要程度决定了战损率,躲在第二隘里与金军斗,和挺在仙人关里完全是两个概念,在这儿耗着,死的人更多。
吴璘的回答是拔出了刀,在地上划了一条线,说:“死则死矣,过此线者斩!”这句话不是白说的,里边有吴氏兄弟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