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圣祖临(第5/9页)

直到赵受益诞生。

官方说法,赵受益的妈妈姓刘,叫刘娥,当时的身份是“修仪”。按说这身份可实在太低,她上面还有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而这还没到“妃”的级别。但是她的岁数却相当地不小了,和赵恒很般配,现年四十虚岁。

人老珠黄、天近黄昏,却突然间生出了帝国的继承人,可真是不容易!但参考一下她的生平,就会知道这不算什么,她的命运就是一个让人惊叹,且不可复制的奇迹。客观地说,翻阅整个中国历史,从没有任何一个女人的起点像她这样低,而达到的高度却又是那样的极限。

再次对比一下吕雉和武则天。吕雉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父亲过生日当地的官僚全来祝寿;武曌更不用说,她父亲武士彟是唐朝的开国元勋,生母杨氏是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的女儿,这是多么显赫的门第,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天之骄女。

可我们的刘娥却只是四川成都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生活所迫,在十几岁就嫁给了当地一个叫龚美的银匠做妻子。每天龚美走街串巷打造银器,刘娥就摇着拨浪鼓招徕顾客,完全是生活在饥饿线上的小市民,像蝼蚁一样朝不保夕。

她命运的转机正是因为穷困。龚美的生意不好做,决定到北方去碰碰运气。他本想扔下刘娥不管的,可刘娥却微微一笑:“我和你同去,还不知谁帮着谁。”于是这一路之上,刘娥摇鼓卖唱,勉强度日,和丈夫千山万水走进了宋朝的国都开封城。

却不料天子脚下万物皆备,一个在边远山区都混不下去的手艺人,凭什么在这里立足生根?穷极无聊,龚美做了一个让人没法评说的决定——卖掉刘娥。

鄙视他无耻、薄幸,一个男人居然能想到卖老婆度日?还是赞同他该放手时就放手,没法养活女人就让她再走一家去享福?人生有太多没法说的东西了,可这竟然暗合了一位贵人的心愿。

命运之轮开始旋转,就像《易经》所说的“否极泰来”,刘娥开始了她的传奇人生。

当时的襄亲王赵恒和所有北方的少年一样,梦想着南国佳丽,他尤其认为四川的女孩儿最理想。因为她们“多材慧”,既善解人意,又能当家理财。

龚美真的把刘娥卖了,买家是一位姓张的襄王府的给事。此人眼光独到,立即上交给赵恒。天知道是什么样的缘分,刘娥和这位亲王出身截然不同,受教育的程度天差地远,可两人居然一见钟情,立即无可救药,坠入了爱河。

但转眼间冬天来临,刘娥招人嫉恨了,不是赵恒的妻妾们,第一个跳出来的是赵恒的奶娘。这位老太太要做就做到绝,把这事儿捅到了赵恒老爸赵光义那里去,说赵恒不务正业,而且连身体都被这个四川妹给搞坏了……

赵老爸大怒,勒令赵恒立即把刘娥赶出王府,永远不许往来。结果刘娥只能黯然出府,悄悄地躲进了那位张给事的家里。而张给事为了避嫌,从那天起就吃住都在襄王府里,再不回家。从此刘娥因祸得福,无论在与赵恒的爱恋关系上,还是在个人的学识修养上,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说恋爱,得不到的才是好的,有距离才有美感。赵恒每天要偷偷摸摸的才能溜到刘娥的身边,而且还要时刻提防,晚来早走,那是怎样的急迫和私密感的愉悦?

说学识,张给事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张旻,纵横沙场,与辽军血战,也是位文武双全的好男儿。他家里藏书相当不少,刘娥每天畅游书海,不仅学会了吟诗作对,更重要的是博览群书,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成了行家里手。

美貌加学识,外加从底层社会里挣扎过来的苦难经历,让她面面俱到,成了日后那个既能上得庙堂,更能了解厨房的全能高手,没人能骗得了她!可就算是这样,她身上都有两个没法弥补的致命伤。

第一,出身;第二,不生养。

关于第一,可真是没办法。从古到今,就算是叫化子成亲,都要讲究一下你是在北京要饭的,我是在上海要饭的,然后双方才会互相认可,不错,可以组成一个家庭。

何况是皇帝的老婆。

赵恒是真爱她,多少年来不止一次地伪造档案,要合法的提升她的地位。说她家原籍太原,父祖两辈都是五代时的高级将领,是战乱把她游离失所到四川去的。可谁信呢?她从一个见不得光的侍妾,到美人、修仪等嫔妃职位,都是一步一个争执,一提一个对头地挺上来的。就连当年的“圣相”都对她嗤之以鼻,其他那些个修养差些的官儿们,简直就是冷嘲热讽,让她下不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