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宋名相第一人(第7/10页)
这个人的名字叫侯莫陈利用。
据《宋史》记载,这位老兄的人生就是一部童话,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过程,他的发迹不能用平步青云来形容,而是一飞冲天,直接跳到了火星上去;他的死亡更是一波三折,连皇帝和宰相都为他接连吵架,你漫天要价一定要他死,我着地还钱一定要留他条命,直到最后皇帝都暴怒了一把——把他给我剐了!
但最后还是收回了成命……这人不一般吧?
侯莫陈利用,姓侯莫,名陈利用。成都人,小时候肯定有过奇遇,因为他的本事非常特殊——变幻之术。长大后,他到宋朝的中心开封城去讨生活,结果非常成功,全城的人都被他给晃倒了(言黄白事以惑人),但是还有一点,他的业务很广,还卖药。
结果在太平兴国六年至七年间(公元九八一至九八二年),他被当时的枢密承旨陈从信推荐给了皇帝。注意,因为什么推荐的,没交代,可是当天他就和赵光义见了面,而且立即就封官,成了与皇帝近距离接触的殿直。
殿直,从九品,非常低,但是侯莫陈利用迅速高升,在短短几年之间,就先后爬到了崇仪副使、右监门卫将军的高度,真正的出入朝堂,与公卿大臣们同列了。并且敢于向皇帝进言发动战争,在雍熙北伐中又被升为并州驻泊都监、单州刺史。事发前,他是郑州的团练使。
团练使,正五品,这时宋朝也有一个人正当着这个官,对比一下大家或许就有概念了——杨业的儿子杨延昭。以边关百战之功,也不过才只是个团练使而已!
这样的高升,到底是因为什么,以后再说。但是一个问题就先跳了出来。有关我们民族一直都强调的道德礼仪的功能是否必要,即为什么天下要由有德者才能居之?
答案——因为无德者一旦得志,就会变得极其混账!
侯莫陈利用这个没教养的市井骗子无恶不作,光是杀人罪就犯了十多起,而且在朝廷里拉帮结派,赵光义的那些官儿们,别说抗争,连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就这样,迎来了赵普的第三次上台。
赵普收集好证据,交给了赵光义。皇帝很犹豫——真有罪啊……但人还是不要杀。
赵普坚持,像当初面对赵匡胤时那样的坚持。但赵光义更坚持,两人对掐了很久,赵普输了。侯莫陈利用被除名流放,并且抄家。但是马上又下旨不抄了。
这个把戏太业余,谁都知道这人很快就会又回到开封城里,一切照旧。很好,赵普再接再厉,这次有了针对性,一些让赵光义绝对没法忍受的猛料出笼——侯莫陈利用在郑州时,接见京使时面朝南坐着,腰带用的是犀牛角加玉,并且还用红黄罗袋来配;抄他家时,搜出几张纸,上面写的都是宫廷密事……赵光义火了,大逆不道,甚至是要篡位!来人,把他给我剐了!
但是刚刚派出去执行人,赵光义马上又后悔了,他再派个人去追,千万别杀。可惜,后面的这位跑得太急,马在一块泥地里崴了脚,等换马再追时,侯莫陈利用已经碎了……
杀得惊险,过程曲折,可是干吗赵光义什么都不在乎,一定要留下这个成都骗子的狗命呢?回头看一眼这个人发迹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时正是赵廷美、卢多逊倒霉的日子。那段时间,赵光义龙腿欠安,老命不保,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这个人的得宠,就是因为他的“幻术”,宋朝的君子们所不了解的民间治病偏方。赵光义为了自己的生命,当然要一再地对他忍让。
可这不是赵普所想的,他看得很远,在现阶段要为宋朝扫除奸邪重整河山,但帝国更需要未来。一个年青人正向他走近。
准王储、开封尹、许王赵元僖。
当赵普这次上任时,元僖做开封尹已经一年多了,但是他的地位却并不稳固。以前他一直都活在大哥元佐的阴影里,一年多的时光,他的根系还远远发展不到朝廷的各大角落里,更谈不到什么个人威望。何况还有种种迹象都表明,他老爸还时不时地会想念着被幽禁的长子。还有他身后,那些弟弟们也同样都长大成人了。
前有狼后有虎,必须都除掉,可还得要做得正大光明、为国为民,这就是元僖面对的课题。而唯一的正解就是第三次重现江湖的赵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