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军阀混战,汉帝国终将末日(第4/12页)
董卓虽然为人很狡猾,带兵打仗还算有一手,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低能儿。董卓一上台,就干了一件很招人诟病的事情:废少帝、立献帝。董卓无论是想做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枭雄,都不应该干这事。忠臣能废立皇帝吗?当然不能,干了这事就不是忠臣;奸臣为什么要废立皇帝?皇帝昏庸不是正好行篡位之事吗?董卓真的应该好好学学王莽,王莽的篡位可谓是标准的教科书式的典范。当然,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是有其理由的:献帝为王美人所生,董太后所养,董卓与董太后是远亲,董卓立献帝后,以外戚身份辅政就名正言顺了。但董卓没有把这件事做漂亮,给了人太多的攻击把柄。尤其是名士,也就是清流,开始跟他势不两立了。
董卓刚到洛阳时,就把当初受了党锢之灾的名士们都平反了,蔡邕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名士们对他还是有期待的。但他做了废立皇帝的举动,跟名士的关系一下就僵了。
还有一件败笔是董卓不能有效地约束兵士。董卓的嫡系是西凉兵,在凉州野惯了,到了洛阳城里,还要抢劫富户,奸淫妇女。洛阳是京城,能在这里居住的可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家,跟朝堂上的官员、皇亲国戚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军队这么一干,就把所有的利益阶层都得罪了。
于是,被董卓赶出朝廷的袁绍、曹操等人,振臂一呼,召集了十八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这件事情也加速了各路军阀的形成。汉灵帝末年将刺史改成州牧,这些掌握了一州军政大权的要员们,虽然已经尾大不掉了,也只能偷偷摸摸地积蓄实力。但现在有了征兵的借口了——讨伐逆贼董卓。于是各路诸侯都开始明目张胆地扩张军队,相互之间也盯着对方的地盘。在这种情况下,十八路讨伐董卓的诸侯就成了一盘散沙,就连盟主袁绍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十八路诸侯虽然各怀鬼胎,但声势很是浩大,给了董卓很大的压力。于是他想到从洛阳迁都长安,一者距离东方的诸侯路途遥远,且有函谷关之险可守;二者董卓是西凉人,所用的是西凉的兵,长安离他的老家近些。
迁都的理由还算充分,但董卓却又一次干砸了。他命令手下的军队,逼着人民迁徙。当时洛阳居民共有数百万人,互相踩踏。有饿死的,也有遇着抢劫而死的,死尸堆满在路上。他自己带兵,仍留在洛阳附近,一把火,把皇宫、官署、民居都烧毁了,最后导致洛阳二百里内再无人迹。他又让吕布把汉朝皇帝和官员的坟,都掘开了,把坟中所葬珍宝取去。
如果这时候,十八路诸侯能够勠力同心,董卓这么残暴的军队实在是不堪一击的。但这些州牧、郡守,都只想占据地盘,保存实力,没有一个肯先进兵。其中只有曹操,决定去追击董卓。但是其他诸侯没有一个愿意跟曹操一起,曹操只好独自进兵。当时董卓的兵力合众诸侯的力量以攻之,虽然有余,单靠曹操一个人的力量,自然不够。曹操兵到荥阳,就被董卓的部将徐荣打败。然而曹操的兵虽少,却能力战一天,徐荣以为诸侯的兵都是如此,也就不敢追赶了。
董卓到长安后,守住潼关,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想到却祸起萧墙。董卓手下的军队主要分为凉、并两派。凉州派有李傕、郭汜、胡轸、樊绸、张济等人,并州派主要有吕布、张辽、李肃、杨奉。
在洛阳董卓利用吕布杀死丁原,兼并了并州军。丁原死后,吕布成了并州军的首领。董卓一心笼络吕布,与他“誓为父子”,但并州兵将与凉州兵将的关系却十分紧张。并州军被兼并,是不会完全甘心的,然而处于被压抑的地位。而凉州军以胜利者自居,没有把并州军放在眼里,甚至对吕布也是如此。董卓曾派胡轸为主将,吕布为副将攻打孙坚。胡轸曾扬言要杀了吕布以整肃军纪,吕布等并州兵将对凉州军的不满与日俱增。而且董卓的脾气也很坏,有一次吕布冒犯了他,董卓就拿起短剑向他掷去,吕布虽不敢发作却怀恨在心。而且吕布曾和董卓的婢妾貂蝉私通,这也让吕布内心更加不安。
老奸巨猾的司徒王允看出了这个矛盾。王允是利用与吕布同乡的关系极力拉拢吕布,目的很明显,就是借刀杀人。由于凉州军和并州军矛盾激化,吕布又对董卓不满,在王允的挑唆下,终于决心杀掉董卓以自立。于是王允、吕布利用凉州军主力在关东讨伐袁绍的机会,刺杀了董卓。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攻入长安,赶走了吕布,再次挟持了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