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无为而治的文景盛世(第5/12页)

一天晚上,文帝刘恒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在南天门口怎么也上不去,这时,有个头戴黄帽的人在背后推他,终于使他登上了天界。他回过头来看推他的人,发现那人头戴黄头巾,衣服在背后打了个结。文帝正想叫住他,却被鸡鸣声吵醒了。

能升天是好事啊,于是刘恒赶紧派人根据自己梦到的情形去找把他推上天的人。人很快就找到了,就是邓通。自此,刘恒开始对这个梦中情人情有独钟。

邓通是西汉蜀郡人,其父亲邓贤生逢高祖刘邦开国初年,避开了秦末的战乱,家道殷实。邓贤的老婆在生了三个女儿后,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邓通。邓通的名字还有一个来历,当时村北南阳郡到汝南郡的官道才修通十多年,活了半辈子的邓贤方才见到驿骑飞驰、四方辐辏,就为儿子起名叫“通”。幼年的邓通读经习文之余,除到村北的官道边看车马外,更多的时候是去水深草丰的南河西水中戏耍、摸鱼、捉虾,时间一长,学习成绩不见起色,倒是练就了一副弄水撑船的好身手。因为邓通擅长摇船划桨,就被选到宫里当了御船的水手,因为当时的社会很迷信,讲究五行相生相克,土能克水,所以摇船的郎官都头缠黄布,俗称“黄头郎”,就是这块黄头巾给邓通带来了好运。

邓通生性老实本分,为人低调,不喜欢外交,就连汉文帝放他休息准许外出,他都不出去,文帝更加觉得这个人可靠,就封邓通为上大夫。有一次,文帝让当时非常有名的算命先生许负去给邓通相面,许负相面后对文帝说:“邓通这个人将来要贫饿而死。”汉文帝听了很生气地说:“有我在,怎么会叫他受穷呢?”于是,文帝下令把蜀郡严道的一座铜山赐给邓通,允许他自己铸造铜钱,很快邓通因铸钱质优而让邓氏钱遍布于天下,其富裕程度完全可以与同一时期的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不相上下,民间曾流传“吴、邓钱布天下”的说法。

邓通对于文帝的宠爱也非常感激,总想着要报答文帝。后来,文帝背上生了一个疮,脓血流个不停,当时医治此病的最佳方法就是将红肿溃烂处的脓血不断吸吮出来,一方面可以减轻患处的疼痛,另一方面也可将毒血吸出便于医治。所以,邓通就常常为汉文帝吸吮患处的脓血配合治疗,文帝因此非常感动。有一天邓通给他吸完了脓血,他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邓通恭顺地回答:“应该说没有谁比太子更爱陛下的了。”文帝听了以后没有说话。正巧有一次太子刘启来看望文帝,文帝就表达了想让太子给他吸吮脓血的想法。太子左右为难,最后狠下心给汉文帝吸吮了几口脓血,一副难以忍受的样子。文帝看太子那副模样不由得感叹道:“邓通比太子更爱我啊!”太子听了心中感到很惭愧,但跟邓通的仇也从这时候结下了。

文帝死后,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景帝自然对邓通没什么好感,免去邓通的官职,让他回家养老。后因被举报私自铸钱,景帝下令没收邓通家的所有钱财,文帝的长女刘嫖于心不忍,经常念叨邓通对汉文帝的忠诚,并记下了汉文帝对相面人说的话,所以赏赐了一些钱物给邓通,但都被便衣官吏没收,就连邓通身上稍微值钱一点的发簪也给搜走了。长公主无可奈何,只好采取“借”的方式,下令接济一些衣服、食物给邓通,以维持邓通一些日常的基本需求。不过,最后邓通还是如卦象所言,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公元前158年冬天,匈奴大举内犯,烽火直达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汉文帝除发兵赴边抗御外,又派出三支部队驻扎在长安城外。以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屯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屯兵霸上(今陕西西安东);以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屯兵棘门(今陕西咸阳东北)。

周亚夫是大将周勃之子,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周亚夫从小习武,带兵打仗很有一套。上任之后,周亚夫首先统一战士们的思想,要有“无日不战”的觉悟。为此,他从严治军,规定在值勤和训练时,士兵必须身披铠甲,手持兵器,严阵以待,以便一旦有警,即可挥戈上阵。

一次,文帝为了激励士气,亲往边境慰劳将士。文帝先到霸上和棘门,未遇任何阻拦,直驱而入营中,两营主将刘礼、徐厉等亲自迎送,殷勤备至。随后,文帝一行来到细柳,只见营门紧闭,将士们头戴头盔,身穿铠甲,剑拔弩张,壁垒森严,一片临战气氛。文帝的导驾官见状,即高声喊叫:“天子驾到!”喝令开门。但守卫军门的军官却不为所动,朗声回答:“周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尊奉天子的诏书。”文帝只得派遣使者,手持皇帝的印信进营告诉周亚夫:“皇上想进入军营慰劳将士。”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接驾。文帝的车队进入营门后,守门军士即告诫文帝随从说:“周将军有令,为保持军中肃静,营里不得纵马驱驰。”文帝的车队只得缓辔徐行。来到中军帐前,周亚夫戎装佩剑,从容出迎,拱手一揖请示:“臣作为陛下任命的将领,身穿军服,佩戴盔甲,不宜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拜见皇上。”文帝一见这等肃穆的场面,即按军礼的规定,俯身手扶车前横木,以示对周亚夫的敬意,并派随从向周亚夫致礼:“皇帝敬劳将军。”礼毕之后即起驾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