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流氓当皇帝(第7/20页)

糖衣炮弹永远是最好吃的毒药。这一连串的胜利让项梁有些分不清东南西北,当章邯吃了败仗在秦以倾国之兵补充兵员的时候,他在享受胜利的喜悦,于是章邯卷土重来于定陶大破楚军,立刻验证了那句“骄兵必败”的名言。正在进攻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城)的刘邦、项羽闻知项梁战死,与陈胜的旧部吕臣一道率兵回了根据地。吕臣驻军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东面,项羽驻军在彭城西面,刘邦驻军于砀山一带。

定陶一战后,章邯对楚地的起义军放松了警惕,便率军渡黄河北上攻击赵地的义军。

赵国的义军其实是“张楚”政权的分支。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部将张耳、陈馀向陈胜请兵攻夺赵地。陈胜就命武臣为将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率军三千攻夺赵地。武臣从白马津(今河南滑县东北)渡过黄河北上,沿途队伍不断壮大,连续攻下赵地十余城,并杀了所下之城的秦朝官吏。于是赵地剩下的城池都据城坚守不降。武臣转向东北方攻打范阳(今山东梁山县西北)。范阳人蒯通(本名蒯彻,汉避武帝讳改彻为通)先是游说范阳县令向武臣投降,然后又对武臣说:“你要是杀了范阳县令,其他的官员因为怕死,一定会更剧烈地反抗你,但如果你非但不杀范阳县令,反而封其为侯,你猜会怎么样?”武臣听从了蒯通的计策,马上就有三十多城不战而降的官吏。

武臣的军队攻下原来赵国的首都邯郸后,张耳、陈馀怨恨陈胜采纳他们的计策,却不任命他们做将军而仅仅只授予校尉之职,劝说武臣自立为王。于是武臣自立为赵王,并封陈馀为大将军,封张耳为右丞相。

武臣自立为赵王以后,就开始对陈胜的命令阳奉阴违,拒绝响应陈胜西进击秦的号召,而是派韩广攻燕地,李良攻常山郡(秦时本称恒山郡,汉避文帝讳改为常山)。韩广攻下燕地后,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也学武臣的样子,自立为燕王。李良平定了常山郡后,武臣又命他攻打太原郡。李良率兵至石邑(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秦兵扼守井陉关(今河北井陉县东南),李良不得前进,就返回邯郸请求增兵。

李良回邯郸时于途中遇到武臣的姐姐外出,她的随从有骑兵百余人。李良误以为赵王外出,拜伏于路边。武臣的姐姐酒醉,不知李良是大将,仅派骑士来答谢。李良平时自以为是显贵,这次觉得自己在随从面前丢了脸。此时,随从中又有一人在其中挑拨,于是李良杀了武臣之姐,率军袭击邯郸。邯郸方面毫无防备,于是武臣被杀,张耳、陈馀因耳目较多而逃出。

张耳、陈馀收集军队,得数万人,并立赵王后裔赵歇为王,率兵攻打李良,李良败走后投降了章邯。

恰好此时章邯也已经打败了项梁,就由李良领路,带着秦军直杀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赵王赵歇、丞相张耳退入巨鹿城(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内。章邯命部将王离、涉间率军包围巨鹿,他自己则在巨鹿南面的棘原(今河北平乡县南)安营扎寨,筑起甬道(道路两旁设有防御工事),为秦军运送粮草;赵国将领陈馀则在河北常山招兵买马,就是所谓河北军。

秦将王离仗着自己兵多粮足,攻城战一波比一波凶猛,而巨鹿城中的赵军“食尽兵少”,有点扛不住了,再不搬来救兵恐怕要完蛋。丞相张耳心急如焚地催陈馀带兵出去跟城下的秦军开战,陈馀心里也有自己的算盘,自己兵少,跟秦军对打不出意外肯定会战败,因此一拖再拖,打算等其他几个国家的援兵来了再说。

拖了一两个月,张耳大怒,他跟陈馀本是结拜兄弟,眼下正是患难见真情的时候,你不出去杀秦军个人仰马翻,而是躲在一边算怎么回事?于是派张襶、陈泽前往质问陈馀说:“当初我与你结为生死之交,今日赵王与我早晚将死,而你手下有数万兵,却不肯相救,这算哪门子同生共死!如果是言必有信,为什么不跟秦军一战,也许这样我们还有几分保命的可能。”

陈馀面对结拜兄弟的质问淡定地回答说:“就算我倾全军之力出击也不见得能救赵,只是白白地送死,这样还怎么为赵王、张君报秦军之仇?现在跟秦军打,就好比把肉丢给饿狗,有何益处?”张襶、陈泽也是奉命而来,答曰:“事情紧急,你说过要同生共死,就要说话算话,哪里管得以后的事!”陈馀也是没有办法,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于是说:“我死不要紧,但这样只是白白牺牲士兵的性命。”于是陈馀派五千人让张襶、陈泽率领同秦军对抗,果然,一出兵就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