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流氓当皇帝(第17/20页)
英布,六安县(今安徽省六安)人,因为犯了罪,受秦法被黥(刺面),又称黥布。英布出身平民,少时有人给他算命说他在受刑之后就开始走大运。到壮年,果然犯秦法遭黥刑,英布认为自己出人头地的时机到了,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史记·黥布列传》)。后英布被送往郦山服刑,郦山刑徒有数十万人,英布结交刑徒中豪杰之士,率领一伙人逃到江泽中做了强盗。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后,英布投靠了“番君”吴芮,并做了他的女婿,集聚数千人,举起了反秦大旗。秦将章邯灭掉陈胜,打败吕臣军后,英布率军攻打秦左、右校,在清波(今河南新蔡西南)大获全胜,于是引兵向东。这时英布听说项梁已平定江东、会稽,正渡江向西,队伍不断壮大,众多将领归附项梁,便投靠了他。项梁死后,英布就投靠了项羽,一直是项羽的得力干将。
公元前206年,齐王田荣起兵反楚,项羽出兵镇压,并且向英布征兵,但这时英布找了个借口推脱,只派了几千人前往,后来刘邦在彭城打项羽,英布再次见死不救,这引起了项羽对英布的不满。项羽数次派人去召英布,英布害怕有去无回,不敢前往。项羽因担心北边齐、赵和西边刘邦的军队,而英布此时还有利用价值,所以没有发兵攻打他。
彭城战败后,刘邦问张良:“我愿舍弃函谷关以东的土地作为封赏,谁可以助我一臂之力,跟我一起打天下?”张良便推荐了英布:“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一员猛将,与项王有矛盾。”
刘邦从下邑经魏地来到虞(今河南虞城县),隋何请求出使九江策反英布。到九江后,隋何通过九江王太宰以通关节,可三天也没有见到英布。隋何于是游说太宰说:“英布不见我,定是因为楚国的强大而汉国弱小。这也正是我出使的原因。你先让我见他,假如我说得对,那是大王所想听的;假如我说得不对,那我隋何甘心在九江受死,以表明贵国背汉而亲楚的决心!”太宰把这话转告了英布,英布召见隋何。隋何说:“汉王派我送信给大王,我十分诧异您为何与楚那么亲近?”英布说:“我一向以臣礼服侍项王。”隋何说:“您同项王都是同列的诸侯,而您却以臣礼服侍他,您定认为楚国强盛,可以依靠。但是项王伐齐,他可以亲负墙版筑杵,为士卒先锋,您就该来率九江军队,去做楚国的先锋。而现今您却只发兵四千去帮助楚王,一个面北而侍奉人家的臣子,难道应当这样做吗?汉王攻打楚国彭城,您就该悉发九江之兵渡淮援助楚王,与汉王日夜作战,决一雌雄。而您虽拥有万人之军,却袖手旁观,不肯派一兵一卒。这是一个依赖他人立国者应当做的吗?您名义上虽然是归附楚国的,但实际上却不肯为楚国出一分力,我认为您这样做没好处。”
隋何接着说:“您之所以不肯背叛楚国,无非是因为汉弱楚强,可是楚兵力虽强,但因项羽违背盟约,杀害义帝,天下人都以不义之名责备他。他还自恃百战百胜,兵强国盛呢。至于汉王,在收降诸侯之后,回守成皋、荥阳,从蜀汉运来粟谷,辟深沟建营垒,守边地。楚人调回部队,中间隔着梁国,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这时欲战不能,攻城乏力,老弱残兵要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楚军到达荥阳、成皋时,汉军只要坚守不出,这样,楚军进不能攻,退不能脱身。所以说楚军是靠不住的。假若楚胜汉,诸侯必定自危而相互救援。可见一旦楚国强盛起来,定会招致天下兵力的对抗。所以楚不如汉,这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您不归附万无一失的汉,却将自己的未来托付给岌岌可危的楚国,我对大王的做法感到不解。如果单凭九江的军队想要灭楚是不可能的,但大王若发兵背叛楚国,必定能牵制住项羽,这样一来汉军夺得胜利就是十拿九稳了。我恳请大王您归附汉王,汉王定会划地分封您为王,何只现在区区的九江之地!”
英布考虑了一下就说:“我听从你的意见。”但只是暗中答应叛楚归汉,不敢走漏风声。正好这时项羽派人催英布发兵救楚,隋何直接跟楚使者说:“九江王已归附汉王,凭什么让他发兵?”英布愕然。楚使者大吃一惊,想赶紧回去给项羽汇报。隋何趁势劝说英布:“大王归汉已成事实,应当立即杀掉楚使者,不让他回楚,同时尽快与汉联结。”英布听从了隋何的话,杀死了楚使者,起兵攻楚。英布带着汉王刘邦增拨的一些士兵,与一些原部下一路上征兵到成皋,从此便逐渐成为汉王属下反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