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 战(第2/7页)

7

在花县,人说要避穷就得在街上烧起大火,恭迎黄帝降临,并要向司稷神位祭供烤乳猪和美酒。为了确保好运,到了冬至还要吃鱼干。岁末,为了祈求玉皇大帝保佑,会烧化竹屋并彻夜守岁[译注:原文如此,有误。按《花县志》载,应是“是夕烧爆竹,家人阖饮团圆酒,通夜不寐,谓之守岁”,史景迁将该段断为“是夕烧爆竹家,人阖饮……”,故有“烧化竹屋”之误];还在门前挂几串橘子,给门神刻些桃符。为了驱寒,用祭祀用的鼎来煮面。到了中秋,会准备三种式样的月饼,分别名为“胖鹅饼”、“硬壳饼”和“软壳饼”,分量从一二两到几斤不等,味道有甜有咸,饼面上还有人畜形象的彩画。皎月当空,吃着月饼,必能早配佳偶、儿女满堂8

飞禽走兽不论出于虚构或真有其物,都与仙界难分难解。龙可使风调雨顺,譬如冬至,“潜龙表天气复归原位”,龙便代表了东方的阳气9

老虎和雄鸡有多义,也与节气更替相连,尤以由冬入春为然。自古提到老虎,都会提到一棵长在极东之处的大桃树,老虎就在这棵树下。两位神明将鬼怪缚来给老虎吃。官府由此典故,会在衙门门口画上桃树图案花样,在门楣上画了老虎,上头还挂一些用来缚鬼的草绳。老虎代表了阳光,攘祛冬天、寒冷和阴气(北方)。10

桃花色红,能避邪恶。门上的红色对联其实代表了桃树,在驱魔做法时会用到桃树枝,也是这个道理。即使草笔所就的老虎,也能保佑合家平安,婴儿戴上一顶虎头帽,也是求个保佑11。但是白虎却是不祥——它与兵灾危厄有关,孕妇婴儿亦受其害。能保佑平安的神明换个面貌,也能带来死亡与毁灭12

雄鸡在地方习俗里也常出现,有时以鸡为献祭,将鸡血涂到挂了老虎形象的门楣上,便能保平安。那棵老虎栖息吃食鬼怪的桃树,传说雄鸡也立在树梢。“桃都山上一大树,枝叶蔓蔓三千里;金鸡独立树梢顶,一唱高歌迎黎明。”13鸡血虽能祛鬼,但在大年初一不可杀鸡,在这一天只有雄鸡能抵御那些逃离虎爪的妖魔。有时会宰杀雄鸡(特别是色泽泛红的雄鸡)以祭日,有人说这习俗源自春秋时代的鲁国,“鸣鸡羽色红,能令邪不近王”。一般认为,雄鸡有如桃树,“因其阳气而祛疾,且续补活气,裨人大益”14

《玉历至宝钞》也把整年的节令画成图画,不过方式比较吓人,画的是灵魂穿过地狱。《玉历》开章便说,地藏王菩萨和十殿阎君诸神把《玉历》呈给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将之颁布世间,其意在让世人明白,在阳间做了坏事,死后在阴间会受什么样的苦,而在阳间做了好事,又如何能在阴间免受罪。以这种方式来渲染地狱与死后的亡魂,显然是有违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15

传说《玉历》最初不是传给儒生,而是给了僧侣,再由僧侣传给云游道士。书中即言,此书成于“太平”年间,宋朝和辽国不谋而合,皆采这个年号,因此学者推断《玉历》应成于公元982年到1030年之间[译注:原文如此,稍有误差,按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在976至983年,辽圣宗“太平”年间在1021至1030年,故笼统的“太平”年间应在976至1030年]。只要读了《玉历》、并刊印翻印本让别人也能读得到的人,不仅能免受地狱中刀山油锅之刑,后代子孙兴旺昌盛,死后还能转世投胎为人,甚至投胎过上好日子——男人投胎到好地界,女人投胎成男人。而那些藐视、损毁或嘲笑《玉历》者则不会有如此恩遇,死后会被打入地狱,视其在阳间的罪孽受尽十层地狱的酷刑。16

《玉历》中的图画让那些不识字的人看到灵魂如何受审转世。只有少数能投胎为人,得享平安。有些也还能转世为人,但是又丑又穷,抑郁多病;大多以其罪孽而投胎为马、狗、鸟、鱼或其他爬虫17。即便“圣谕十六条”上有“黜异端以崇正学”的警诫,但在洪秀全赶考的那几年,《玉历》开始广为流传,四处都见得到翻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