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母子君臣 第七九章(第7/13页)

“是,是!多承关照。”立山很感激地说,“不过,有你在,我可不怕他。”

“也别这么说。”李莲英停了一下,微微冷笑:“有人还在打我的主意呢!”

“这倒是新闻了!”立山对这个消息,比自己的事还关切,转脸看着李莲英问:“谁啊!谁起了那种糊涂心思?”

“左右不过那几个人,你还猜不着?”

立山想了一下,拿烟签子在手心上画了一个“崔”字,问说:“是他?”

这是指崔玉贵。李莲英点点头:“他的糊涂心思,倒还不是打我的主意,是顺着高枝儿爬,也不想想,那条高枝儿,还没有长结实,爬得高,跌得重。咱们等着看好了。”

“照这么说,在端王面前,给我‘下药’的,当然也是他罗?”

“对了!算你聪明。”

立山懂他的意思,是说崔玉贵正在巴结端王,作攀龙附凤之想。果然如端王所指望的,大阿哥得以接承大统,自然仍是慈禧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分训政。可是,端王呢?是太上皇,还是摄政王,或者象当今皇帝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间迎入宫中,深恐醇王干政,竟致被迫闲废那样,端王亦不过做一个富贵闲人而已。

这个念头,常在立山胸中盘旋,只是不便与人谈论,此刻人地相宜,是个很好的剖疑的机会。不过,谈这些话极易惹祸,所以话到口边,仍在考虑。

李莲英是何等角色?鉴貌辨色,猜出立山有极紧要的话说而犹有顾忌。是什么话呢?他在想,不逼一逼,也许他就把话咽回去了。这一阵子慈禧太后很关心时局与舆论,立山想说的话,也许正是慈禧太后想知道的,不能不听一听。于是他说:“四爷,你在想什么?莫非觉得我说得过分了?”

“不,不!”立山不再犹豫了,不过仍须先作声明:“莲英,咱们是说着玩儿。自己弟兄,我说得不对,或者根本不该说,你尽管说我,说过就算了。”

“四爷,你这话关照得多余。”

“是,是,多余!”立山略停一下问道:“莲英,你看这个局面,还会拖多久?”

“这个局面”是个什么局面?先得想一想。太后训政,皇帝摆样子,而大阿哥等着接位,说得难听些,是个不死不活的僵局。立山用个“拖”字,确是很适当的形容。

可是会拖多久,谁也不敢说。“四爷,你把我问住了。这话,”李莲英摇摇头,“老佛爷亦未必能回答你。除非,除非问洋人。”

“问洋人?”

“对了,第一问洋人,第二要问一班掌实权的督抚。”立山一面听,一面深深点头,“莲英,”他说,“除非是你,别人不能看得这么深。”

“算了,你也别恭维我。”李莲英说,“你何以忽然提到这话,莫非听见了什么?”

“听说就为了洋人作梗,拿‘不承认’作要挟,端王觉得挡了他的富贵,所以拿洋人恨得要死。可有这话?”

“怎么没有?每趟进宫,总夸他的虎神营,说虎能灭洋,也不嫌忌讳!”

“忌讳?”立山愣了一下,猛然醒悟,“老佛爷不是肖羊吗?”

“是嘛,没有人点醒老佛爷。”李莲英说,“我也不愿多事。

不然,你看,老佛爷发一顿脾气,准能叫他发抖。”

“还是老佛爷!连六爷那样的身分都不敢逞能。老佛爷真是英雄一辈子,可惜做错了两件事。”

“那两件?”

“我不说,你也知道。”

“你是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夜里,跟去年十二月二十四那两件事?”

这是指迎立当今皇帝及立大阿哥而言。李莲英想说:老佛爷那种脾气,再好的孩子也会折腾得不成样子。可是话到口边,自然而然地被封住了,只笑笑而已。

“洋人的事,我不太清楚,不敢说,至于那些督抚,也不过两江、湖广……啊,”立山蓦地里想起,“湖北出了大新闻,你听说没有?”

“不是说闹假皇上吗?”

“是啊!”立山问说,“宫里也听说了?”

“没有人敢说。这一说,不闹得天翻地覆。”李莲英扳着手指,念念有词地数了一会说:“刚好二十。”

“二十?什么呀?”

“皇上名下的,死了二十个人了。”

这一说,立山才明白,是皇帝名下的太监,这两年来被处死了二十人之多。立山想起因为在瀛台糊新窗纸而被责的那回事,顿有不寒而栗之感,话也就无法接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