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5/11页)
王鸣翰心里想着,张宗昌如果拔手枪,应该如何化解?
一个念头尚未转定,不道张宗昌退后一步,用平静的声音说:“郭二大爷,你吵俺的妈,你就是俺的亲爸爸,还有什么说的。”
“哼!”郭松龄冷笑一声,掉头就走。
王鸣翰想留住郭松龄,为他们说和;却让张宗昌拉住了,等郭松龄出了门,他顿一顿足说:
“一个字:拚!拚着命干;只要能见着老帅,往后的事都好办了。”
王鸣翰很了解,任务如果不能达成,根本连张作霖的面都见不着,就被缴械了。因此,他非常支持张宗昌的想法,相互以身作则,咬紧牙关不叫苦,士兵也就没有怨言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张宗昌的部队,居然在这一次实战演习中,通过了所有的考验;当渡过巨流河,到达目的地时,张宗昌倒在地上喘大气,好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种情形看在他的“假想敌”李景林眼中,别有会心。此人籍隶直隶枣强,与王鸣翰同学,出身于陆大四期;本为段系第一大将徐树铮一手策划的“参战军”第一师的团长。直皖之战,“参战军”缺乏实战经验,一败涂地,大部分为直军所改编;小部分转入奉军,李景林所部,即被暂编为奉天陆军第七混成旅。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他在东路担任第三梯队司令,守马厂一带;战争爆发到第六天,西路原属冯国璋旧部的第十六师倒戈,以致奉军大败,牵累东路,但李景林全师而退至独流,保存了实力,因而为张作霖另眼相看。
但李景林毕竟不是奉军嫡系,不免有孤立之感。如今看张宗昌的处境约略相同,觉得有联络的必要;因而出面为张宗昌与郭松龄劝和,其实,主要的是拉拢张学良,他说:
“我们这个团体,内部不要闹意见,应该同心协力,对付直军,尤其是要打倒吴佩孚。茂辰跟效坤,别把小小的别扭,搁在心上。”
张宗昌是受了教的,连连表示听劝,愿以团结为重;郭松龄亦自觉理亏,在席间向张宗昌道歉,调解的结果,相当圆满。
见此光景,李景林趁机提出义结金兰的建议,张宗昌首先赞成;张学良亦表同意;郭松龄不便独表异议,当时在李宅磕头换帖,老大李景林;其次是张宗昌、郭松龄;张学良老么。
既然成了异姓手足,张学良便更要为张宗昌说好话,他向他父亲报告:
“张长腿所部,学术科成绩优良,士兵能刻苦耐劳,战斗力很强。”
张作霖非常高兴,下令召见。
张宗昌一见了张作霖,双膝跪倒,行完大礼,站起来说道:
“俺弟兄替大帅打天下。将来进关,不要地盘;大帅就多给点儿钱,让俺玩儿得痛快一点儿就行了。”
于是张宗昌由吉林省防军第三旅,成为整编后的正规部队,番号是东三省陆军第三旅,防区亦由绥宁南移,是靠近沈阳的三丰——东丰、西丰。北丰。
第三旅下辖三团,仍旧是褚玉璞、许琨与程国瑞,番号是五十五团、四十四团、二十八团一这一团风纪极差,影响整旅名誉;褚、许两团,啧有烦言。王鸣翰便向张宗昌建议,撤换程国瑞。
程国瑞字竟武,是张宗昌的老部下;他答复王鸣翰说:
“旁人说程竟武怎么样差劲,俺可以不理;你当参谋长,可不能这么说。你知道不知道,程竟武跟俺的关系?”
“不知道。”
“你是俺的参谋长,俺也不瞒你。老袁想当皇上,陈其美反对;老袁派人到南方来活动,找到俺,要俺派人打死陈其美,俺叫程竟武动的手。这笔买卖给了俺四十万,俺输光了,一个子儿也没有给程竟武,是俺对不起他;这会,怎么好撤他的团长?”
※※※
其时叶恭绰已回上海,他此来携有一个极重要的方案,分为政治与军事两部分。
军事部分即是一直在谈的南北夹击,南方由革命军继续北伐,浙江的卢永祥起而响应,奉军则长驱人关,南北双方会师武汉。
政治方面孙大元帅的态度,真诚坦率愿以未来的元首让给段祺瑞,而以张作霖为副。
至于内阁总理,虽没有谈到,但能为孙、张、段一致接受的人选,自然是有“财神”之称的梁士诒;这也就是梁系大将叶恭绰膺选为联络特使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