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澶渊之盟的『投降派』(第3/3页)

所以对这个人,宋真宗一直给予毫无保留的信任。比如他晚年觐见宋真宗的时候,宋真宗甚至准许他免下拜,并且一直以“先生”来称呼,放在北宋当时,也是一个亚圣人。

一个做过好事的小人,一个口碑颇好的大儒,为什么面对国家危亡问题,却主和了?其实主和,在当时不只他们,是大多数北宋知识分子的想法。北宋是继唐朝之后建立的,唐朝的灭国,给北宋最深刻教训的,就是安禄山叛乱,但是北宋人却矫枉过正了,无论是司马迁编写《资治通鉴》,还是北宋的知识分子对待对外战争之类的大事,无不持一个观点:武人掌权,国家必乱,重文轻武,才是稳定之道。话虽然有道理,但矫枉过正的结果,就是北宋武备不振,对外苟安,而宋朝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儒们,一边笑话着侵略者是蛮夷,没文化,一边却又苟且偷安,阿Q似的想,和蛮夷计较什么,给他们点好处得了,就是这样苟安的结果,北宋一点点苟安成了南宋,最后又一点点苟安成了元朝。